APP下载

《尼金斯基》:“精神分析”舞剧

2013-05-14慕容习习

读者欣赏 2013年6期
关键词:芭蕾舞团梅尔芭蕾

慕容习习

约翰·诺伊梅尔(John Neumeier),1939年生,美国舞蹈家、导演、芭蕾编导大师,1973年开始担任汉堡芭蕾舞团首席编舞。5年后,他创立汉堡芭蕾舞学校,1996年担任汉堡芭蕾舞团团长。在他的带领下,汉堡芭蕾舞团成为德国舞蹈界的翘楚,并很快获得了国际认可与赞誉,被称为“当今世界气魄最恢弘的芭蕾舞团之一”。约翰·诺伊梅尔至今已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中有20多部是大型作品,其中又以戏剧芭蕾居多,而这种戏剧情结使其作品放射出别样的艺术风采。

德国汉堡芭蕾舞团的作品《马勒第三交响曲》和《尼金斯基》,让我们见识了编导大师约翰·诺伊梅尔的另一面。

想要欣赏唯美芭蕾的观众或许会失望,因为历史上的尼金斯基本人就是为芭蕾设定新标准的;想要循着《茶花女》的思路欣赏戏剧芭蕾的观众恐怕也有遗憾,因为诺伊梅尔创作的《尼金斯基》不是叙事芭蕾,即便有舞台调度、演员调度、舞台视觉的象征性等手段的帮助,也未必会让你充分领悟种种与精神分析相关的寓意。如果没有读过任何有关尼金斯基的文字,看这部剧你会有些吃力,不熟悉尼金斯基曾经塑造过的种种角色,会让你觉得这部剧支离破碎。

作为20世纪初现代芭蕾探索的传奇舞者,尼金斯基虽然只有10年辉煌,却为舞蹈艺术带来了变革,其影响持续至今。他是天才舞者、怪诞编导,还被叫做“疯癫狂人”。若用现在的语言形容尼金斯基,怕是“花样美男”、“潮流型男”、“男女通吃”所不能概括的。尼金斯基一生没有完整的录影,不过,也有人笃信没有任何影像能捕捉到尼金斯基跳跃时的灿烂,静态的照片更无法忠实传达出这位舞神舞蹈时的迷人。他有着完美的容貌、身形和舞姿,在著名雕塑家罗丹眼里,他的灵魂更能穿越肉体的光辉。

2000年,诺伊梅尔创作了舞剧《尼金斯基》,配以肖邦、舒曼、科萨科夫、肖斯塔科维奇等名家的音乐,以纪念这位伟大、传奇、神秘的波兰裔俄国舞蹈家逝世50周年。身为尼金斯基迷的艺术总监诺伊梅尔为整部舞剧把脉,包揽了编舞、音乐选择、舞台布景、服装设计,通过虚实相生、内外交错的艺术手段,将错综复杂的角色关系浓缩到了尼金斯基的精神世界中。

诺伊梅尔在设计肢体语言时,吸收了不少尼氏的怪诞动作,既有情感细腻的表达、行云流水的调度,更有奔放狂野、几近人性撕裂的编排。几位主演出类拔萃的肢体语言和表现能力,让人感受到肢体语言的丰富和舞者调度的层次感。

尼金斯基的生平就是一出精彩的故事,诺伊梅尔将尼金斯基的多组形象结合在一起,诠释了他精彩纷乱的人生,结合了情感逻辑、心理逻辑等不同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倒叙、顺序、插叙、跳跃性叙事等不同手段,让剧情在主体、客体、旁观者等不同视角中快速切换,使得现实生活和舞台场景时而交替、时而并置,构成了独特的戏剧结构。

19岁时,尼金斯基便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中,继而开创了“尼金斯基时代”。辉煌的舞台生涯难掩尼金斯基生活上的困扰,童年的记忆以及离异父母、哥哥、妹妹的共同舞蹈幻象也都流淌出来。诺伊梅尔安排不同的舞者来演绎尼金斯基最著名的几个角色和自己的分裂影子,舞台上尼金斯基与他所扮演的角色常常同时出现,不仅展示出尼金斯基个性的多面,也在破碎的情境和分裂的人格中,强化了不同的精神关系。

第一幕中,尼金斯基无视妻子与旁人的眼光,近乎疯狂地冲向看台上的佳吉列夫并与他紧紧拥抱。纵然尼金斯基有着诗人、花魂一般的气质,在佳吉列夫看来,不过是魔术师手中的木偶。佳吉列夫与尼金斯基18岁的年龄差异,以及身份和地位的差距所造成的不平等关系,终于让尼金斯基下决心做回自己。在舞台上,他创作并表演了《牧神午后》,在生活中,与一见钟情的罗默娜闪婚。诺伊梅尔为表现这一段爱情双人舞,加入了牧神的意象,据说两人的婚礼音乐选用的正是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就像牧神在午后郁热的暑气中蠢蠢欲动的春心一样,这里也隐喻着尼金斯基的情愫与幻想。

第二幕《圆》的舞美意象,放大了尼金斯基的精神世界。据说,“圆”是尼金斯基素描的常用主题,表现一种在癫狂中追求平衡的渴望。与佳吉列夫的决裂以及妻子的出轨,加上童年哥哥罹患精神病的噩梦,使尼金斯基陷入无尽的痛楚,社会的创伤也带给他无尽的痛苦。英国作家和思想家格林·威尔逊说:“尼金斯基是神和孩子的结合体,他妻子对他孩子的一面很了解,而对他神的一面却一无所知。”紧张混乱的婚后生活、毁灭人类文明的战争,让他逐渐纠缠在个人情感困惑与对社会文明价值和人性善恶的追问中,直到精神彻底崩溃。

几排上身穿军装、下身穿短裤的男舞者整齐划一刚劲的舞蹈,在豪气万丈的音乐中呈现,偶有头戴钢盔的士兵幽灵般闪过。尼金斯基的告别演出和诺伊梅尔的这部作品都即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战争》中落幕。尼金斯基将黑、红两条长缎甩出一个十字架形状,然后将它们裹在自己身上,直至无法动弹—他再也不愿回到理性世界。在他看来,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已经疯了。世人皆疯癫,世界从未改变,这是一个天真的神的小丑的视角,让人欷歔。

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1890年3月12日生于乌克兰基辅。1900年8月,年仅10岁的他进入圣彼得堡帝国芭蕾舞蹈学校学习。18岁时便以天才的表演艺术闻名全俄。1909年加入佳吉列夫创建的俄国芭蕾舞团,编导、演出了《牧神午后》《春之祭》等不朽芭蕾巨作。在一战期间,尼金斯基离开俄国芭蕾舞团,与舞蹈家罗默娜结婚并旅居海外。1919年,不到30岁的尼金斯基接演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角色”—疯子,后被送入精神病院,直至1950年逝世。

猜你喜欢

芭蕾舞团梅尔芭蕾
海滩芭蕾
春天的芭蕾
私自赴日旅游,韩芭蕾舞演员被炒
梅尔:我的追求塑造了梦
梅尔维尔鲸
“熊”视眈眈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街舞”
澳大利亚 芭蕾
梦想是眼睛,第一个攀上珠峰的盲人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