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宁心治疗失眠症(心胆气虚证)临床处方优化研究
2013-05-14林颖娜张锦花汪卫东高荣林
李 涛 杜 辉 洪 兰 林颖娜 张锦花 汪卫东 高荣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失眠症是以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1-2]。失眠症患者由于长期缺乏充分有效的睡眠,易产生精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3-4]。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5-6]。由于该病病程长,复发率高,因此充分利用与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探索该病治疗新途径势在必行。
温胆宁心是在《证治准绳》“十味温胆汤”化裁的基础上,结合广安门医院高荣林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广安门医院将其研发为院内制剂,用于失眠心胆气虚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7]。原处方药味较多,限制了其制剂的现代化研究,为此我们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方中药味功效进行拆方研究,为医院中药制剂的创新药物开发研究,提供示范性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温胆宁心3个备选处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心胆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明确治疗失眠的有效药味,筛选得到一个组方精炼、临床疗效确切的创新药物处方。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门诊的失眠症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原发性失眠症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纳入标准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原发性失眠症诊断标准[8];符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及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诊断为不寐,辨证为心胆气虚证,中医症状分级量化得分≥13分;符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0](PSQI)评分>7分且≤15分;近4周内停用镇静药物;年龄16~70岁;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酒及药物依赖,妊娠哺乳期妇女。
1.3 排除标准 具有以下情况不纳入本研究:有过敏体质者;凡是全身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高血压、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引起失眠者;精神病及精神障碍患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在试验前2周内用过其他类似中药,近3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方法 本研究属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原方组、核心方组及核心方加减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原方、核心方及核心加减方免煎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用。疗程4周,观察期间0、4周分别检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
1.5 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疗效,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评分减少率来评定疗效:PSQI评分减少率=(疗前评分―疗后评分)/疗前评分×100%。PSQI评分减少≥75%或试验结束时PSQI量表总分<11分为临床痊愈,50% ~75%为显效,30% ~50%为有效,<30%为无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90例入选患者脱落8例(8.9%),有效病例中原方组27例,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83±13.13)岁,病程(5.82±5.28)个月;核心方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60±12.16)岁,病程(4.03±4.90)个月;核心加减方组26例,男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93±13.03)岁,病程(5.10±6.12)个月。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方差分析,基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具有可比性。
2.2 各组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原方组总有效率55.56%;核心方组总有效率57.14%;核心加减方组总效率61.54%,为3组最高,但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临床疗效
2.3 各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组内PSQI各因子分比较
2.4 各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各组治疗前后在PSQI量表总分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方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核心方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核心加减方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各因子分组内改善均有统计意义(P<0.05)。
表3 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
原方组与核心方组、核心加减方组比较,在PSQI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个处方的镇静催眠作用基本相当。
2.5 不良反应 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2分(轻度以上)视为不良反应,3组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温胆益气,则心有所主,决断有权,失眠自愈。温胆宁心方以酸枣仁补益肝胆、养心安神,党参大补元气、宁心益智,共为君药;以半夏、陈皮、竹茹、枳实温胆化痰、和胃安神为臣;佐以益气、镇静、安神之品。全方共奏温胆益气、宁心安神之效,用治心胆气虚、神魂不安之失眠恰对病机。通过上述相关研究,温胆宁心疗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3个备选处方都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核心加减方镇静催眠作用有效率最高,可作为最优处方的备选之一,但最优处方的最终选择,还需要根据临床应用、药理药效、制剂工艺、药材供应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本研究为下一步进行处方优化及药学制剂提供依据,并有充分证据进行更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的新药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医院中药制剂包含了名、老中医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理论传承的载体,具有非常高的医药吻合度。医院中药制剂产生于临床医疗,是多次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归纳后形成协定处方的制剂,是我国医疗机构中的一个特色。但医院中药制剂往往存在药味过多、剂量偏大的弊端,限制了制剂现代化研究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在原有的有效医院制剂处方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原处方进行拆方、优化等前期研究,筛选出针对某一药效的主要药味或组分,使组方得到精简,形成创新性的药物处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规范化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1]Ford DE,Kamerow DB.Epidemiologic study of sleep disturbance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J].JAMA,1989,262:1479-148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3]张磊,马燕桃,李瑞芳,等.主诉失眠的门诊就诊者主客观评估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0):746-750.
[4]尚坤,张欣.经方酸枣仁汤疗法与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失眠的PSQI指数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14-2016.
[5]张斌,荣润国.失眠性别差异的荟萃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731-736.
[6]张卫华,王雪芹,付艺,等.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79-583.
[7]刘凯军.温胆宁心颗粒治疗心胆气虚失眠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9,30(2):37-38.
[8]美国精神病学会.颜文伟,译.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M].4版.上海:上海精神医学出版社,1994:4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10]刘贤臣.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2(增刊):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