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05-14樊彩萍沙荣星刘海涛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龄教师职业新建

樊彩萍,沙荣星,刘海涛

文献表明,国内关于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汤国杰《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基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实证分析》、[1]严玉梅《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2]苏丽萍《江苏省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3]王玉《上海市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4]张毅等《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等。[5]本研究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H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职业认同状况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加以简单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主观看法,即对所从事教师职业各方面特征的积极感知和认可程度,它在职业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教师自身状况或客观环境的改变发生改变。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职业的客观评价和期望,也离不开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3]

(二)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经教育部批准由专科学校独立升格或由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合并后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6]

二、抽样选择

(一)学校样本

H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共有15所新建本科院校,从地域上看,位于该省中部地区(省会所在地)有7所,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有1所,南部地区有3所,西部地区有1所,北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有3所;从办学性质上看,公办院校有11所,民办院校有4所;从成立时间上看,最早的成立于2000年,最迟的成立于2011年,分9个批次成立。

综合考虑地域、成立时间以及办学性质三方面因素,本研究抽取了7所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学校样本。

表1 学校样本基本信息

(二)教师样本

在上述7所学校随机发送260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回收20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有200份,有效率达97.56%。

在地域分布上,中部地区有87人,占调查人数的43.5%;北部地区有2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5%;南部地区有3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西部地区有2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东部地区的有2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

在办学性质分布上,公办院校有1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8%,民办院校有4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2%。

在年龄分布上,29岁及以下有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3.5%;30-39岁有7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5%;40-49岁有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5.5%;50岁以上有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5%。

在学历分布上,本科及以下有4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3%;硕士毕业及在读有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7%;博士毕业及在读有6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

从职称分布上,助教有4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2,5%;讲师有5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9% ;副教授有6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教授有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8.5%。

从教龄分布上,5年以下教龄有5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5%;5-10年教龄有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9.5%;11-20年教龄有5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20年以上教龄有3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

从性别分布上,男性有12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3.5%;女性有7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6.5%。

在学科分布上,文科类有11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9.5%;理科类有81人,占40.5%。

表2 教师样本基本信息

教师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45 58 60 37 22.5 29 30 18.5教师教龄<5年5-10年11-20年>20年55 59 52 34 27.5 29.5 26 17教师性别 男女127 73 63.5 36.5教师学科 文科理科119 81 59.5 40.5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和统计工具。

(一)问卷

在严玉梅《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设计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问卷制作后,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修改。

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第二部分针对上述六个维度设计了20道问题。结构如表3。

表3 问卷结构

(二)统计工具

本文对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16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问卷采用5点量尺计分。综合以往相关研究数据,将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得分超过3.5的,认定为“水平高”;得分介于3.0与3.5之间的,认定为“水平中”;低于3.0的,认定为“水平低”。

四、分析与讨论

(一)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分析

表4 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度平均得分为3.26,这一数据显示,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度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标准差值为0.57,其中最小值为2.35,最大值为4.55,反映出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

在六个维度中,职业技能的平均分得分最高,其余五项从高到低依次是职业期望、职业情感、职业认识、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严玉梅对湖南省高校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的结果是职业期望得分最高,职业技能其次,职业价值观得分最低。[2]

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期望和职业技能得分较高,表明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规划,希望在职业生涯中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来取得较高的成就,获得社会的承认,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职业期望和职业技能的水平均高于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说明H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一方面对职业未来抱有更高的期望,对于自己教师技能的提升有更大的希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职业的地位、性质、职责和意义等方面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较高的认同,能够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而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得分最低为2.96,低于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说明教师对从事教师职业是否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尚持怀疑态度。

H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得分最低,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在一项全国高校教师职业态度的调查中,有38.8%的教师表示“乐于从事教师职业”,而50.1%的教师认为“既然当了教师就应当做一天教师干一天教师的工作”。[7]这项调查说明高校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不积极,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师职业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且五种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对教师认同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生存价值、社会声望价值、自我发展价值和社会功能价值。[8]其中生存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而社会声望价值则是附属价值,在教师成为人们眼中优秀的教师的同时,教师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但是如果单纯地把社会声望看成教师从事职业的价值目标是不可取的。自我发展价值是指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或是对教师职业充满兴趣,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或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具有这种价值观的教师往往对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热情和工作动力,在职业生涯中也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社会功能价值则是比较高尚的价值观,指教师为了实现社会需要,为教书育人而从事教师职业。

本研究所称的价值观指教师自我价值观,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H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对于从事本职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度不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问卷反映教师职业价值观的题目中,得分较低的两个题目是“高校教师职业是我人生的兴趣所在”和“担任高校教师是源于对该职业的喜爱”。教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同程度影响了教师职业价值总体认同的得分,这说明教师职业对于教师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不是因为喜欢才选择从事教师职业,仅仅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或者仅仅是因为谋生才选择教师职业,这一现象的存在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价值观认同低的状况应引起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二)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特征变量分析

1.学校特征变量分析

(1)学校所在地区差异分析

表5 不同地域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统计表

从表5可见,从总体水平上看,五类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差异并不大。其中,东部地区得分最高,其次依次为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尽管五个地区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差异不大,但是在六个维度方面差异却较为显著。其中,南部地区在职业认识维度上得分最高,东部地区在职业情感维度上得分最高,北部地区在职业技能与职业期望两个维度上得分最高,各地区在职业价值观维度四得分均普遍很低。

一般认为,中部地区属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教育也走在全省的前列,在这种区位里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应该很高。可是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水平却很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同时生活压力也较大,教师的现有工资水平无法保障教师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时,外部的诱惑力比较大,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②中部地区高校林立,其中不乏“985”、“211”等高水平大学,新建本科院校得不到当地政府、社会等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认同。

(2)学校办学性质差异分析

表6 不同办学性质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统计表

从表6可见,不同办学性质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总体来看,公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高于民办高校。在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中,公办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各项得分上都明显高于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得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由于办学性质的不同,导致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社会地位上总体不如公办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影响了教师职业认同;②由于体制的原因,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职称、待遇方面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教师“打工”、“零时工”等消极心态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

2.教师特征变量分析

(1)年龄差异分析

表7 不同年龄教师职业认同统计表

从表7可以看出,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29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低为3.14,而50岁及以上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高为3.50,这一结果与苏丽萍研究关于江苏省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的认同水平在总体趋势上无一例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提高,说明教师的年龄越大,对职业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对于本职业产生的感情越浓厚,更愿意在教师这一职业中奋斗下去。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技能水平也越来越高,职业期望也越来越大,职业价值观也逐步走向成熟。

(2)学历差异分析

表8 不同学历教师职业认同统计表

从表8可以看出,H省新建本科院校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硕士学历(含在读。下同)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低,低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而博士学历(含在读。下同)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高。在职业认同诸维度中,硕士学历的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价值观的认同水平都低于本科学历和博士学历的教师。在职业认识中,本科学历的教师的职业认识与职业期望最低,其次是硕士学历,而博士学历的教师的职业认识与职业期望水平最高。硕士学历的教师比本科学历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低,可能是因为本科学历的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时间比较早,年龄也比较大。本文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所以其职业认同水平相对硕士学历的教师要高。

(3)职称差异分析

表9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认同统计表

从表9可以看出,H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随着教师职称的提高而升高,不同职称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从六个维度上看,教授的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在职业认识维度上讲师得分最低。

教授的职业意志水平最高,这说明教授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已经慢慢地适应了高校的教学活动,喜欢和年轻的学生们一起学习,传授给他们知识和技能,对于教学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更愿意在教师这一职业工作下去,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教龄差异分析

表10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认同统计表

从表10可以看出,教龄为20年以上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最高,教龄在11-20年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次之,教龄为5-10年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低。就职业认同总体程度来看,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大体上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升高,虽然教龄为5-10年的教师职业认同比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低,但差异仅有0.02。在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中,职业认识、职业期望维度的认同水平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这说明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对职业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适应期和起步期,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部分教师一方面需要承担比有经验的教师更多的教学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常常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而5-10年教龄的教师,年龄上处于30-39岁之间,职称上大多是讲师,职称、年龄、家庭生活中的压力过大,影响了其教师职业认同的提高,这与前面研究不同年龄、不同职称变量的结果相一致。

教龄为20年以上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成熟期,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在学术上取得较高的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有了自己的心得,同时对教学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并具有高度的满意感,所以这一年龄段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价值观认同水平都相对较高,这与前面的研究也完全一致。

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一般处于中年,其受到的压力比其他教龄的教师都要大,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相比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他们往往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比如学术、生活等,造成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逐渐降低。相比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他们的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要低,但是在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方面却在不断提高,比5年教龄和5-10年教龄的教师都要高。

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教龄特点说明教师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纵观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期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而每个阶段的教师发展也具有个体差异性。

(5)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11可以看出,H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女性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比男性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要高,而且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职业期望以及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都比男性教师要高。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女性相比男性更适合教师的角色。他们的性别优势使得她们在教师职业方面有更多的发展空间;②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面对更多的压力,生活中、工作中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压力都会降低男性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

表11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认同统计表

(6)学科类型差异分析

表12 不同学科类型教师职业认同统计表

从表12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中不同学科类型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理工科类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高于文科类,这与苏丽萍的研究结论一致。[3]在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中,理工科类的教师都明显高于文科类的教师。究其原因,这和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关。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诸如此类的发展定位及其相关建设举措,理工科教师往往比比文科类教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因而其职业认同势必高于文科类的教师。

[1] 汤国杰.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基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实证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 严玉梅.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 苏丽萍.江苏省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 王玉.上海市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张毅,孙广丰,祖峰.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81-85.

[6] 樊彩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8(1):52-54.

[7] 蒋晓虹.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与策略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9(2):70-72.

[8] 刘富喜.教师职业认同的指向和态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7(9):64-65.

猜你喜欢

教龄教师职业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