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夫·妻

2013-05-14龙春雨

中国西部 2013年9期
关键词:丈夫妻子家庭

文/本刊记者 龙春雨

无论贫穷,无论疾病,

清苦年代的两手相牵便是大爱的写意就算灾难,就算沧桑

曾经徜徉的幸福也成为病床边坚守的勇气容颜,今早老于昨晚生死,至此已是无忌惊觉岁月蹉跎来世延续选择不离不弃,相伴相依夫妻!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农村教师爱情故事,一名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姑娘,两个原本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个体却一起相濡以沫的走过了四十三个春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甜蜜。

这是一段引导与反哺的教育佳话,身为农村教师的丈夫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地影响着身边的妻子,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对大善的理解与执着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教育感化的神奇。

这也是一段凄苦的故事,当伟岸的丈夫突然瘫痪,当精神分裂的儿子常常犯病,这位不再年轻的农村妇女却艰难地成为了家庭的背脊,默守着婚礼的誓词,静望着生命的转机。

这,就是发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幸福乡一段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丈夫,杨可雄。妻子,毛美珍。一对,夫妻!

PART 1

1950年3月14日,杨可雄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城一个普通教师的家庭,当他3岁时,母亲便因病去逝,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杨可雄的父亲一个人拉扯着孩子长大,由于工作上的频繁调动,年幼的他便跟着父亲一起在营山县的边远乡村颠沛流离。然而,命运并没有同情这个多难的家庭,中年丧妻的父亲心结难开,在杨可雄还未成年时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懵懂的杨可雄便成为了一名孤儿,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中独自流浪。

如果说杨可雄的童年是一场灾难,那么他的知青生涯无疑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1967年,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杨可雄来到增产乡三清村参加农业生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又能吃苦且对人礼貌,朴实憨厚的杨可雄很快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分配他做了记分员,成为了村里党组织的生力军。

也是在这里,杨可雄认识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半——妻子毛美珍。当时的杨可雄一定想不到,他所遇见的那个目不识丁的女子会成为他的妻子,他更想不到的是这个当时只有14岁的姑娘在他的人生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时年15岁的毛美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由于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思想的束缚,她从未上过一天学。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当一群城里来的男女突然出现在那个宁静的村庄时,毛美珍显得特别的惊慌。仿佛那帮爱笑爱唱的青年是天外来客一般,与这个偏远的村落格格不入,然而,勤劳善良、多才多艺的杨可雄还是让这位淳朴的姑娘心动了,时至今日,毛美珍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杨可雄劳动得汗湿衣衫的情景。而杨可雄也因为毛美珍的勤劳大方、美丽善良而动了真情。就这样,两颗年青的心经过时光的磨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1970年农历3月16日,这对年轻的男女举行了简单婚礼,组建了一个小家庭。这对于失去家庭多年的杨可雄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在这一年,杨可雄正式落户增产乡三清村,成为了亿万扎根农村的知青中的一份子。

婚后,日子虽然清苦,但他们却觉得很甜蜜。毛美珍用农村姑娘的贤慧与善良给予了失去家庭的杨可雄无尽的温暖,让这个漂泊流浪的男子寻找到了家的温馨。同样,杨可雄从不因为妻子是农村妇女,没文化就瞧不起她,反而总是给予妻子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平常生活中,杨可雄见到好吃的总是想着给妻子带上一份,见到漂亮的布匹总是在并不宽裕的经济条件下勒紧腰带为妻子买上一身。毛美珍怀孕时,妊娠反应特别严重,杨可雄总是变着法子为妻子做上一餐又一餐好吃的;家务活儿杨可雄也总是抢在妻子前就干完,在采访中毛美珍深情地说,嫁给杨可雄40多年,她从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她的丈夫总是将她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随着三个孩子的降世,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越来越贫困,然而,这对贫困的夫妻却守着他们那温馨的小家,过着温暖而甜蜜的日子,等待着命运的垂青。

毛美珍悉心照料杨可雄

PART 2

1977年国家落实知青政策,杨可雄成为了营山县幸福小学的一名老师,家庭的困境得到了缓解。然而,杨可雄并不认为教书育人只是他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从他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将教书育人确定为自己一生为之付出的事业。

刚开始上班时,杨可雄被分配在高坎村校,那时物质贫乏、条件艰苦,家在农村的他每天除了上课之外,还得利用上班之外的时间回家务农,以补贴那微薄的收入,分担妻子的劳苦。为了节约,杨可雄每天都从家里带柴火到上班的地方去做饭,即使是这样,这位峥峥铁汉也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在他的心里,教师是一个伟大而又崇高的职业,他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心血,也享受学生成长中的种种乐趣。

时任回龙区区委书记的表哥曾答应帮忙让杨可雄改行以缓解家里的压力,然而这位对教育有着特殊感情的表弟却婉绝了。杨可雄说,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很清贫,但他能用知识影响和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见证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他就觉得很满足、很值得了。面对杨可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身为区委书记的表哥放弃了让他改行的念头,反而支持起了他的决定。而作为妻子的毛美珍也在这一系列事迹中对丈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禁暗暗地为丈夫感到欣慰和自豪。

杨可雄这一守就是35年,他把人生中最灿烂的35年全都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35年中,他有数次改行发家的机会,但他始终却不为所动,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乡间小道上行走着,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从未迟到早退,也因此骑坏好几辆自行车。

尽管经济捉襟见肘,但杨可雄却常常帮家庭困难的学生交学费,让因经济困难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完成学业。让他最欣慰的是因为他的资助,一名濒临辍学的寒门子弟考上了北京大学,在中国顶尖的学府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杨可雄其人幸福小学校长晏丰雷这样评价着:“杨老师从教40年来,对每位学生都很好,杨老师常说,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鼓励教育他们成人成才。”

榜样的力量从来都是无穷大的,杨可雄的举止对于目不识丁的毛美珍来说就是最好的榜样,这位农村妇女虽然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她却在耳濡目染中明白了什么叫做大义。在采访过程中,毛美珍经常提及丈夫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我们虽然穷,但我们要活得有志气;我们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别麻烦,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难关;做人要讲道理,要做一个明是非、懂道理的人。

这一句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毛美珍的脑海里,成为了毛美珍做人的准则。这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在学校念过一天书的妇女,却在丈夫的感染下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PART 3

如果这个故事就在此结束,对于现在的杨可雄夫妇来说就是一件幸事,虽然我们的世界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但却多了一个幸福家庭。然而,命运却在这对恩爱的夫妻身上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

杨可雄夫妇育有三子,长子和幼子皆在外地艰难生活。而二子杨淡婚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妻子丢下他和3岁儿子离家出走,照顾二子一家的任务落到了杨可雄及毛美珍的肩上。

杨淡每次犯病总是喜欢打骂亲人,摔坏家具,变着法的在家闹腾。每到此时,杨可雄夫妇总是一边忍受着打骂,一边安慰情绪激动的儿子,每次安抚完儿子以后,老两口才默默地蹲下身来收拾破烂的家。

可就算是这样,这对夫妻也依然没有怨天尤人,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给予的一切。

2011年5月18日,对于杨可雄一家是一个不幸的日子。杨可雄如往常一样在家备课,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妻子在第一时间将丈夫送至医院救治,经诊断为脑动脉血管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成为了一个重度昏迷的植物人,这个几经磨难的家庭顷刻失去了支撑。

当记者见到杨可雄时,他已然成为了植物人,据主治医生透露,杨可雄的治愈机率几乎为零,但如果照料得好,病人部分肢体会有知觉感应,这也只是微乎其微的概率。同时,由于病人长期躺在床上,缺少运动,肌肉已经严重萎缩,形势不容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杨可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

短短几年间,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再次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救治杨可雄所产生的手术费用以及后续的医护费用已经花去了20多万元,这对于只靠杨可雄那微薄收入支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这个小家庭又一次面临到了艰难的境地。

一条是延续丈夫生命寻求最后希望的“绝路”,一条是放弃救治减轻债务的阳关大道,毛美珍走到了抉择的路口。然而,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可是,这条路到底有多艰辛只有毛美珍自己知道。

Part 4

从杨可雄患病至今的22个月里,近60岁的毛美珍一个人照顾着那个她所深爱的教师丈夫,从没因此抱怨过。每天早晨,毛美珍都对护理仪器消毒,替丈夫吸痰,清洁口腔,用温水擦拭身体,做全身按摩,每当看到丈夫那日渐消瘦的脸和那不断萎缩的肌肉,毛美珍总是默默流泪。

由于杨可雄失去了进食能力,毛美珍每天都将米粥、蔬菜汁和果汁用针筒通过胃管注射到丈夫胃里,以此来给丈夫提供其生存所需要的能量。每逢天气寒冷的时候,毛美珍还要不间断地给丈夫换热水袋,清洗换下来的污秽床单。为了让丈夫温暖,毛美珍总是将暖和的被子盖在杨可雄的身上,而自己却仍在三九天里用凉席打底,盖着单薄的被子。

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毛美珍产生过半点的退却,她相信奇迹,相信丈夫有一天会好起来,哪怕那只是一丝微弱的希望。

在这间乡镇医院的病房里,毛美珍凭着对丈夫的爱、对生命最后的一丝希望一直坚守着。她总是陪在深度昏迷的丈夫身边,给他说着话,讲他们年轻时候的趣事,讲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讲孩子们小时候的糗事,也讲丈夫病后自己一个人的孤苦……

如今的杨家早已债台高筑,在外地生活大儿子和三儿子家庭也不宽裕,杨淡的情况不容乐观,孙子还年幼,一家人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毛美珍那双单薄的肩膀上。为了给丈夫治病,毛美珍默许了两个儿子向民间借贷公司借了高利息贷款一事,她虽然知道那是一个无底洞,但为了丈夫,这个温和的女人赌上了一切。

曾有“好心人”诱导毛美珍说,杨可雄是在工作的时候出的事,你大可以将他抬到学校、教育局、民政局去找领导闹,把人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处理。

毛美珍苦笑着摇了摇头,她说:“老杨平时就跟我说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这样的事我绝对不会干,何况让身体虚弱的他经受这种折腾我自己也不忍心。”

也有人不无遗憾地劝着她,反正杨可雄也救不过来了,还不如放弃治疗让他早点“解脱”。当听到这种说法时,这个一生从不与人争吵的农村妇女生平第一次发了火,将来人轰出了门外。

在断绝了所有的后路之后,毛美珍开始踏上了一条借债路,她用自己的老脸去恳求各方亲朋好友,只为给丈夫续命!她也曾去找到相关部门的领导,但她从不大吵大闹,每次都是安静地来,将情况说清楚,再安静地离开。有时因为领导正在开会,这位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毛美珍便在院落中找一处不显眼的位置安静地等着领导散会。好几次到了用餐时间,领导都想留这位通情达理的老人吃饭,可毛美珍总是念唠着自己放心不下还躺在病床上的老伴而匆匆离去。

相关部门迅速为这对苦难中的夫妻寻求帮助,解决了一部分经费,缓解了毛美珍的燃眉之急,但每天高昂的医药费却仍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此,她不得不放弃一些费用高的设备,转而使用一些相对比较便宜甚至自制的医疗设备来替代。

Part 5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这位性情温和、与世无争的农村妇女在重要时刻如此坚强、如此执着?

毛美珍看了看记者,再看了看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喃喃地说:“他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值得我用命去珍惜的人,只要他有一口气在,我就要一直守着他,为他送终,真真正正地伺候他一辈子!”

每天高昂的医药费压得毛美珍喘不过气来,她不得不放弃一些费用高的设备。图为杨可雄就医的简陋病房。

一句简短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见证了四十三年来的夫妻真情,也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让世人惊叹的崇高品质。

她——毛美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佛家常说“因果循环”,杨可雄四十年来耕植教育种下的因,终于结成了今日的果。设若,杨可雄如今能在病床上听到妻子这番话,必然会欣慰至极。

一个知青,一个村姑,原本不是同一个精神世界的人,按常理,他们的结合应该是充斥着各种不如意与各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可我们谁也未曾想到,他们用四十多年的相厮相守为现代人诠释了什么是“爱”。相比于时下荧屏上爱得死去活来的男男女女和在这个爱情速配的世界里,杨可雄和毛美珍为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感化作用;也是他们,让我们明白爱情的真谛;同样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夫妻!

杨可雄是幸福的,毛美珍是伟大的。他们的故事在情感淡薄的今天显得那么的耀眼,正如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类爱情故事的追捧一样,因为珍贵,所以渴望。时至今日,杨可雄夫妇的那两双苍老的手依旧紧握着,缓缓地在这个世界弹奏出一首淡淡的歌,那首歌这样唱着——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猜你喜欢

丈夫妻子家庭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家庭“煮”夫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恋练有词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