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徘徊中的德育德育改革面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挑战

2013-05-14粟道中

中国西部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文/本刊记者 粟道中

有人悲叹,现在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有人激愤,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而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

有人思考,今日教育出人意料的弱点,就在于我们太依恋于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完善,以及我们没有使手段服从于目标,而更严重的是忽略了对人格的培养。

……

所有的一切,矛头皆指向了一点——德育。

口号与行动存偏差德育为首仅达成书面上的一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综合来看,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开课状况合理,任课教师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但总体职称偏低,以讲师和为主,学历以研究生为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把德育为先、以德立校作为治校根本。”再次成为众多学校的宣传重点。

然而,一位来自某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表示,“有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其宣传的很不相符。”他感慨,这类学校根本不以德育为首位,其宣传的所谓德育活动也仅仅是为了迎合某种形式而走过场,而分数仍然是其狠抓的重点。他称这类学校的校长为“现实主义者”,明知违背教育规律,或者根本不懂教育,只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表示,“这类学校见得不少。”

这位教授还表示,他在各地学校的调研时发现,目前较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包括未能建立合适德育体系,德育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德育的内容滞后,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与生活太远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今德育往往被边缘化。思想品德课就是背条目,考试就考条目,道德品质没有养成。这种教育行为会导致孩子的终身发展受到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一位宣称自己学校德育工作很有“特色”的德育主任,居然不知道德育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当然记者也只遇到过这一位,不知道是特例还是一种普遍现象。

信任是人类社会的调和剂。而德育是重建目前正在下降的中国社会总体信任度的关键。学校德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然而,这种口号与行动不一的学校德育,却让国家提出的德育为首、以德立校的方针沦为“书面统一”和部分教育管理者增加“政绩”的手段,给我们的教育改革传递着巨大的负能量。

内容教条脱离生活学校德育难触及人的灵魂深处

我们不难发现,现实中的青少年,一方面似乎只关注学业与考试,而网络中又“愤青”众多,比谁都更关心民族、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嘲笑传统的价值观念、反抗道德生活的严肃性。后现代的德育诉求似乎与新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相去甚远。

一直以来,学校的德育都存在不少困惑,许多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然而,往往有很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有着较大的差别,走出校园很快就被世风所同化。

一些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学校德育的一大特点,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他们表示教育是个慢过程,学生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大问题”。

然而,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教育专家A先生表示,这些老师是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他们根本不懂德育,会误人子弟”。他表示,这是曲解了“教育是个慢过程”这种思想,而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学校的德育对人格的培养做得不够,没有触及受教育者的灵魂。

八年级的小强在和记者谈及对《思想品德》课的感受时说:“很无聊。”而在谈到学校活动时,腼腆的小强表示,尽管学校有很多活动,但他很少参与进去,每次活动基本是哪些“明星”们在表演。他的伙伴小剑与他性格相反,是班里的“明星”之一,也是老师眼中的“乖宝宝”,然而小剑却坦诚地说:“其实我也很坏,为了回家不被妈妈唠叨,不得不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好点。”

A先生说,这是德育最失败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就是德育内容教条化,脱离了生活。他认为,学校的德育应该从“神化”走向“人化”,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符合各自年龄段的实际生活来浸润孩子的心灵,用具体的体现真善美的故事去培育完善孩子的人格。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德”就像水果一样,只能吃到具体苹果、香蕉而不是抽象的水果概念。他希望学校的德育一定要尽量多结合案例,从学生身边的事情中去讲“德”,教会学生辨别是非曲直。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强调,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不足的现状。

大德育机制不健全学校沦为公众道德失衡的祸首

有人说,学校给学生喝的是“纯净水”,社会给学生喝的是“下水道水”,这形象地道出了当前学校德育的又一窘境。然而,社会大众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这使得学校被沦为公众道德的失衡、社会诚信崩溃的罪魁祸首。

A先生认为,要使孩子成为讲道德、讲诚信,品格高尚的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完成。他说,虽然学校德育的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完善,却并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他认为,即便学校德育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仍然会“出问题”。

教育部一司司长王定华主编的《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一书显示,由于社会条件以及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在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三者的联系还不够密切,严重影响了德育实效。书中认为,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德育这一大系统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特点,三者结合才能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负责分管德育的某小学副校长B女士很是苦恼,她说目前有很多家长并不注重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这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收效甚微,出现了5+2=0的现象。而更为不幸的事,这部分家长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把矛头指向了学校。

B女士认为,要改变目前德育的尴尬局面需要建立健全“大德育机制”,从顶层设计上把“家校社共育”教育思想作为学校教育的战略体系,通过三方合力而发挥德育的整体效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强调,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尽管如此,“大德育机制”目前仍然处于有待完善的局面。

有研究资料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主要教育文献(1949-1997、1998-2002)》收录的政策性文件,在1978-2002年这段时间里,不包括中小学德育的背景性或者是与中小学德育相关的教育全局性文件,专门针对中小学德育的文件就有98个。而在这些文件中,多数都有关于合力育人的规定。而遗憾的是,这些政策中的相关规定并没有真正实现。

新媒体让童年消失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冲击着德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全方位的媒体化生存状态,这使得儿童世界和成人社会边界渐渐模糊——童年消失。

有社会学家表示,新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德育。信息的大爆炸发生后,落后的媒介素养教育,并未让孩子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而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面对立体化媒体,德育工作者也还没有从心理上破除保守的心态,也没有找到一条既让孩子遨游网络,而又不被网络中的色情、暴力等负能量影响的教育路径。这使得德育工作,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一书中还写道,德育工作者还面临着突出的时代环境——价值多元化。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工业化、后工业化或者现代化、后现代杂糅的复杂状态。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旧有的强制灌输的德育彻底无以为继,传统的德育课程、制度设计、德育活动方法、德育评价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伟大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那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特殊时期里,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因时代的变革而带来的德育的困惑呢?我们的德育又该进行怎样的德育的改革呢?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