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2013-05-07李延鸿朱怀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12期
关键词:千里光危险度埃希菌

李延鸿,朱怀军

目前,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度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134 29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60 567株(占45.1%)。由于耐药菌的出现,使其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加了临床的治疗难度[1-2]。已知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在各宿主之间通过R质粒散播[3]。因此,通过适宜的方法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有望使耐药菌恢复/改善对药物的敏感性。笔者搜集相关研究资料,评价中药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已正式发表的包括随机与非随机的各种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动物等体内、体外的质粒消除试验;③干预措施:研究组为中药,对照组为其他物质;④结局指标:生长菌落数与未生长菌落数。

1.2 检索策略 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3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年至2013年1月),检索词: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质粒。通过计算机检索、阅读全文的方式纳入文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如果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将来自4个研究的数据进行 Meta分析[4-7]。中药消质剂包括:克痢痧(白芷、苍术、石菖蒲、细辛、荜茇、鹅不食草、猪牙皂、丁香、硝石、白矾、雄黄、冰片)、三黄片(大黄、黄芩总苷、盐酸黄连素)、止痢灵(白头翁、黄柏和苦参)、盐酸小檗碱、千里光、黄芩等。

2.1 中药消质剂与空白组比较

2.1.1 药物平板上的抗生素为氨苄青霉素 研究1:中药消质剂为克痢痧、盐酸小檗碱、千里光、黄芩、止痢灵、黄芩 + 止痢灵等[4-5,7]。异质性检验结果:d.f.=6,P=0.945,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提示中药消质剂组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1.70(7.28,18.82)。有4组数据显示中药消质剂消质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 11.20(5.44,23.05)、10.06(4.87,20.78)、19.00(1.11,325.81)、51.00(3.11,836.07)。药物分别为:克痢痧、盐酸小檗碱、止痢灵、黄芩+止痢灵。见图1。

图1 药物平板上的抗生素为氨苄青霉素

亚组1:中药消质剂为盐酸小檗碱、千里光、千里光、黄芩。异质性检验结果:d.f.=3,P=0.986,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提示药物组消质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9.55(4.90,18.61)。有1组数据显示药物消质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0.06(4.87,20.78)。药物为:盐酸小檗碱,而千里光、黄芩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亚组2:中药消质剂为克痢痧、止痢灵、黄芩+止痢灵。异质性检验结果:d.f.=2,P=0.54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提示药物组消质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3.98(7.09,27.56)。3组数据均显示中药消质剂消质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20(5.44,23.05)、19.00(1.11,325.81)、51.00(3.11,836.07)。

2.1.2 药物平板上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研究2:中药消质剂为克痢痧、盐酸小檗碱、千里光、黄芩、止痢灵、黄芩 + 止痢灵[4-5,7]。异质性检验结果:d.f.=17,P=0.24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提示药物组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20.91(15.06,29.02)。有11组数据显示中药消质剂消质数高于空白对照组[4,6,8],其相对危险度(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33.57(14.96,75.34)、34.08(15.19,76.47)、11.20(5.44,23.05)、10.06(4.87,20.78)、14.00(1.84,106.26)、12.00(1.56,92.11)、25.00(1.48,421.42)、19.00(1.11,325.81)、30.00(4.10,219.38)、145.00(9.00,2 335.81)、51.00(3.11,836.07)。药物分别为:克痢痧、盐酸小檗碱、千里光、黄芩、止痢灵、黄芩+止痢灵组。见图2。

亚组1:中药消质剂为小檗碱、千里光、黄芩。异质性检验结果:d.f.=9,P=0.40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提示药物组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7.68(11.21,27.89)。有5组数据显示中药消质剂消质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34.08(15.19,76.47)、10.06(4.87,20.78)、14.00(1.84,106.26)、12.00(1.56,92.11)、25.00(1.48,421.42)。药物分别为:盐酸小檗碱、千里光(含药血清组)、黄芩。

亚组2:中药消质剂为克痢痧、止痢灵、黄芩+止痢灵。异质性检验结果:d.f.=7,P=0.154,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提示药物组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24.42(15.23,39.18)。有5组数据显示中药消质剂消质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33.57(14.96,75.34)、11.20(5.44,23.05)、19.00(1.11,325.81)、30.00(4.10,219.38)、145.00(9.00,2 335.81)、51.00(3.11,836.07)。药物分别为:克痢痧、止痢灵、黄芩+止痢灵组。

图2 药物平板上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2.2 中药消质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比较

研究3:中药消质剂为克痢痧、盐酸小檗碱、千里光、三黄片[4-6]。异质性检验结果:d.f.=10,P=0.00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提示SDS组消质效果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0.36(0.25,0.52)。有8组数据显示SDS消质数高于中药消质剂(克痢痧、盐酸小檗碱、千里光),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 0.52(0.45,0.61)、0.53(0.45,0.62)、0.17(0.10,0.30)、0.16(0.07,0.34)、0.14(0.04,0.48)、0.14(0.08,0.26)、0.13(0.06,0.31)、0.14(0.04,0.47)。见图3。

图3 中药消质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比较

2.2.1 亚组1 中药消质剂为克痢痧、三黄片。异质性检验结果:d.f.=2,P=0.00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提示SDS组消质效果近似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0.75(0.45,1.24)。有1组数据显示SDS组消质数高于药物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0.52(0.45,0.61)。

2.2.2 亚组2 中药消质剂为盐酸小檗碱、千里光。异质性检验结果:d.f.=7,P=0.00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提示SDS组消质效果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0.24(0.13,0.42)。有7组数据显示SDS组消质数高于药物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 0.53(0.45,0.62)、0.17(0.10,0.30)、0.16(0.07,0.34)、0.14(0.04,0.48)、0.14(0.08,0.26)、0.13(0.06,0.31)、0.14(0.04,0.47)。

2.3 复方中药消质剂(克痢痧、止痢灵、黄芩+止痢灵组)与非复方中药消质剂(小檗碱、千里光、黄芩)比较[4,7]异质性检验结果:d.f.=7,P=0.00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提示复方中药消质剂组消质效果优于非复方中药消质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2.24(1.15,4.38)。有3组数据显示复方中药消质剂组消质效果优于非复方中药消质剂组,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00(3.60,62.52)、6.00(3.29,10.96)、8.33(2.53,27.47)。复方中药消质剂为:黄芩+止痢灵组。见图4。

图4 复方中药消质剂与单方中药消质剂比较

3 讨论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出现了大量耐药菌株,如何消解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寻找新的有效药物或疗法成为当今抗感染的研究热点。

R质粒的传播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R质粒基因突变可使细菌产生新的耐药。由于R质粒的存在,导致大肠埃希菌对包括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多种药物耐药[8-9]。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株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可见,解决R质粒问题有助于提高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上低于化学消质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克痢痧、三黄片2个复方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近似于十二烷基硫酸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方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优于非复方中药消质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消质剂是消除R质粒影响的一个有希望的方向,采用复方是提高消除R质粒效果的有效方法。

据之前对包含有重要组分黄芩的中药复方针剂痰热清注射液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的评价分析[10-11],表明该药物有助于改善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痰热清能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研究还显示[12],痰热清注射液具有逆转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对于其他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3],痰热清注射液也存在通过消除耐药质粒提高疗效的可能。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配合抗菌药物使用,可提高抗感染效果,中药黄芩在消除细菌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1] 李延鸿,朱怀军.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2,9(2):133-136.

[2] 吕媛,王珊.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度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2):937-957.

[3] 张正琼,黄永茂.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2):343-345.

[4] 边保华,林平,汪旭明,等.克痢痧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46-47.

[5] 张文平,曹镐禄,张文书,等.千里光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J].广东医学,2007,28(8):1238-1239.

[6] 康梅,陈知行,许秀成,等.三黄片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5-6):406-408.

[7] 陈群,王胜春.黄芩与止痢灵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2):80-82.

[8] 彭元丽,邹坤,陈国华.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39-140.

[9] 毕超,蒋岗,余广超,等.质粒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755-3758.

[10] 李延鸿,朱怀军.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4):281-285.

[11] 李延鸿,朱怀军.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药干预治疗对照试验的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2,9(4):281-284.

[12] 李延鸿,张慧华.痰热清逆转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3,10(1):40-42.

[13] 李延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杂志,2013,11(4):47-49.

猜你喜欢

千里光危险度埃希菌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返魂草资源调查及分子鉴别研究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治疥疮
治疗皮肤肿疮毒的良药——千里光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