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50例临床分析
2013-05-06和冀磊
和冀磊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民医院骨科,云南丽江 6741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R)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并降低髋关节畸形几率的髋关节疾病治疗方式,对于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先天性脱位、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等病症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对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院自2009年6月—2012年10月共对50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本文使用Harris评分标准,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6月—2012年10月以来,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0~74岁,平均64岁。其中,陈旧骨折12例,鲜骨折14例,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头坏死7例,骨肿瘤组9例。
1.2 术前处理
①进行常规体检,主要检查心肺和肝肾功能。②对髋臼深度及大小、髋关节侧位片、骨盆正位片进行认真测量,并严格选择合适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③术前1 d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并充分备皮。④患有较严重并发病患者,应与相应的专科联合做好治疗,如,高血压患者应保证手术期间血压的正常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控制好血糖。
1.3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平卧或者正侧卧位,手术当天早晨和术中分别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1次。前外侧切口患者15例,后外侧以及外侧切口患者28例,其他切口患者7例。①打开关节囊,清除髋臼缘以及髋臼底的骨赘和软组织,使髋臼的骨性边缘暴露出来。②根据股骨头大小,磨削髋臼软骨面,彻底清除骨皮质及软骨面,直至磨削面出现均匀渗血现象。③手动进行扩髓,对股骨头进行试模配置,并尝试复位。④使用高压脉对髓腔进行冲洗,选择合适的假体打入。⑤假体复位后,对髋关节的活动度进行测试,并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
1.4 术后康复
术后仰卧,外展位,白天进行长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夜间穿防旋鞋休息。术后6~12 h进行伤口负压引流,若无明显引流,可于24 h后拔掉引流管。手术后1 d可进行被动性髋关节功能的适度活动。另外,骨水泥型在手术后3~5 d即可下床用双拐练习行走,非骨水泥型需要视患者情况,在6周后逐步开始负重行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在20~108 d,平均65.2 d。在术前术后,陈旧骨折、鲜骨折、股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以及骨肿瘤患者的Harris评分,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升高。另外,经随访,18~120个月后,本组患者主要出现了以下并发症,假体松动、深部感染、局部疼痛、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几率在本组不同类型的患者中维持在25%~28.8%之间。详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疾病THR术前术后Harris整体评分(±s)
表1 不同类型疾病THR术前术后Harris整体评分(±s)
组 别 例数 Harris术前评分Harris术后评分并发症 并发症率(%)陈旧骨折 12 36.8±5.6 85.7±5.9 3 25.0鲜骨折 14 24.1±3.5 83.6±5.4 4 28.8股性关节炎 8 39.2±4.1 86.1±4.3 2 25.0股骨头坏死 7 48.9±5.8 89.7±4.8 2 28.6骨肿瘤 9 34.7±5.9 87.3±4.2 3 33.3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当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但由于此种手术方式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在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且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并发症的类型和数量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如,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以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在临床的发生几率较大。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处置,并保证手术过程的严谨性,以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少患者的疼痛。同时,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水平。由以上统计材料可看出,本组五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均在20%以上,即患者中有1/5以上在术后会出现并发症,这在今后的临床中必须予以不断减少。可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手术经验和技术等,来不断促进国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健康指数。
[1] 郭志,窦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119例随访报告[J].辽宁医学杂志,2007(3):125-127.
[2] 姚杰平,彭志坚,张君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5例临床治疗分析[J].华西医学,2010(6):87-89.
[3] 纪文友,叶新华,王怀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12例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1(3):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