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7 mm S135型钻杆管体刺穿失效分析

2013-05-04陈长青李齐富刘进田徐永生王宝忠

石油矿场机械 2013年1期
关键词:刺孔加厚锥面

陈长青,李齐富,刘进田,徐永生,王宝忠

(1.渤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机械厂,河北 青县062658;2.长庆油田分公司 机械制造总厂,西安710201;3.渤海钻探工程公司 第三钻井分公司,天津300280) ①

1 宏观分析

失效的127 mm×9.19 mm S135型钻杆样品长度约为450 mm,试样上有3处刺孔,刺孔部位外表面腐蚀明显比其他部位严重;刺孔位于钻杆内加厚过渡锥面消失部位附近,除刺穿部位以外的内壁涂层均完好,钻杆内加厚锥面长度约为110 mm,如图1所示。经磁粉探伤发现,试样外表面靠近刺孔部位有许多周向分布的微裂纹存在,如图2~3。

图1 失效钻杆宏观形貌

图2 刺孔形貌

图3 刺孔周围裂纹形貌

2 理化检测

2.1 金相分析

从失效钻杆样品上取样,分析材料中的夹杂物、金相组织和晶粒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材料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等级为8.0级。金相分析表明:试样外表面小腐蚀坑内有大量裂纹分布,腐蚀坑及裂纹周围组织无异常,裂纹穿晶扩展,如图4~5所示。

表1 材料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显微组织

图4 失效钻杆外表面萌生的裂纹

2.2 化学成分分析

从失效钻杆样品上取样检测化学成分,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钻杆材料为20Cr MnMo,材料化学成分中的S和P含量符合SY/T5561—2008标准[5]。

图5 钻杆外表面微裂纹形貌

表2 钻杆的化学成分w B%

2.3 力学性能分析

从失效钻杆样品上取板状拉伸试样,规格为7.5 mm×10 mm×55 mm的纵向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试验结果如表3。结果表明:失效钻杆的拉伸性能和常温纵向冲击功符合SY/T 5561—2008标准要求,-20℃条件下的纵向冲击功符合SY/T5561—2008标准补充技术条件要求。

表3 钻杆管体力学性能

2.4 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将失效试样外表面的长裂纹打开,清洗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微观分析。裂纹断面呈椭圆形,断面放射棱线收敛于外表面腐蚀坑底部,低倍可见明显的疲劳弧线形貌,如图6所示。高倍下观察发现,靠近裂纹源区位置被严重腐蚀,裂纹扩展区高倍下可见明显的疲劳条带形貌(如图7所示)。能谱分析表明,裂纹扩展区的腐蚀主要为氧腐蚀,如图8所示。

图6 裂纹断面形貌

图7 裂纹扩展区的疲劳条带

图8 裂纹表面的能谱分析

3 综合分析

失效钻杆材料的理化性能符合API Spec 5DP—2010和SY/T5561—2008标准。

失效钻杆样品上有3处刺孔,刺孔位于钻杆内加厚过渡锥面消失部位附近,钻杆内加厚锥面长度约为110 mm,钻杆内壁涂层除刺穿部位外均完好,刺孔部位的钻杆外表面腐蚀明显比其他部位严重。磁粉探伤和金相分析表明:刺孔周围的钻杆外壁腐蚀坑底部有大量裂纹存在,裂纹周围组织无异常。打开钻杆外壁的长裂纹后发现:裂纹断面呈椭圆形,断面放射棱线收敛于外表面腐蚀坑底部,有明显的疲劳弧线形貌;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裂纹扩展区有明显的疲劳条带特征;能谱分析表明,裂纹表面的腐蚀主要为氧腐蚀。综合以上特征分析可以确定,钻杆刺穿失效为腐蚀疲劳失效,裂纹起源于钻杆内加厚过渡锥面消失部位对应的外表面腐蚀坑底部。

失效钻杆内加厚锥面长度约为110 mm,达到API Spec 5DP—2010要求的最小长度76.2 mm和SY/T 5561—2008标准要求的100 mm。钻杆内加厚锥面与管体之间的过渡较为光滑,这降低了钻杆内加厚锥面消失部位内壁的应力集中程度。当钻杆承受扭矩和弯矩载荷时,钻杆内加厚锥面消失部位的最大拉应力便会向外表面转移,尤其是外表面局部腐蚀坑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外表面的应力集中,促进疲劳裂纹的萌生。依据钻杆失效部位的裂纹特征推测,钻杆的失效可能与其在大井斜角部位长时间服役有关。钻杆的全尺寸实物疲劳试验是目前评价钻杆疲劳寿命的最有效方法,为了保证钻杆的服役安全,建议对该批次钻杆的剩余疲劳寿命进行实物试验评价。

4 结论

1) 钻杆管体的刺穿失效为腐蚀疲劳失效,裂纹起源于管体内加厚锥面消失部位对应的外壁腐蚀坑底部,钻杆外壁的腐蚀为氧腐蚀。

2) 建议对该批次钻杆的剩余疲劳寿命进行评价。

[1] 刘永刚,崔顺贤,路彩虹,等.失效分析促进了钻杆结构设计优化[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11):87-90.

[2] 李方坡,刘永刚,路彩虹,等.127mm G105钻杆加厚区刺穿失效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11):40-43.

[3] 鲜奇飚,林元华,李玉林,等.钻杆失效中流场诱导因素模拟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6):35-38.

[4] 张 瑟,张国正,张春婉,等.双台肩钻杆接头开裂失效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1):71-77.

[5] SY/T5561—2008,摩擦焊接钻杆[S].

猜你喜欢

刺孔加厚锥面
套管加厚对套损的影响分析*
浅谈中国现代加厚币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带润滑油路的新型三锥面同步器开发研究
高拱坝坝底加厚位置对拱坝稳定性影响数值研究
锥面球头销设计
钻杆管端加厚工艺及设备的发展
胎侧刺孔在成型机上的应用
关于确定锥面上一条准线方程的两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