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隔器胶筒结构改进及优势分析

2013-09-07徐兴平

石油矿场机械 2013年1期
关键词:紫铜胶筒改进型

张 辛,徐兴平,王 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①

封隔器胶筒是通过轴向压缩力紧贴在封隔器套管壁上起密封作用,其密封性能直接制约使用性能。胶筒与套管接触所产生的接触应力是胶筒承受工作压差的必要条件[1]。胶筒的形状优化设计影响着其密封性能[2],是设计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已经对其实物的力学试验[3]、有限元数值模拟[4]、封隔器与管柱之间的力学关系[5]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封隔器的结构优化以及接触应力的分布关系得出了初步的结论[6]。研究接触应力与胶筒外形及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理论上认清胶筒的密封机理和胶筒密封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7-8]。笔者对常用的封隔器胶筒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把三胶筒结构简化为双胶筒,对工作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受力过程中接触应力的变化[9]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常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结构具有显著的优势。

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常用的封隔器上串有3个胶筒[10],分为上、中、下3个胶筒结构尺寸相同和上下胶筒为长胶筒、中胶筒为短胶筒2种结构形式[11]。通过对传统三胶筒结构的研究发现,起主要密封作用的是上胶筒。为了节省材料,降低制造工艺难度,笔者对传统三胶筒结构进行简化,将封隔器结构改进为双胶筒结构。

由于封隔器的本体和胶筒为柱和筒结构形式,利用轴对称条件[12]对其简化,胶筒的结构和有限元网格划分如图1所示。上、下2个胶筒长度均为80 mm,橡胶材料,外层包络1层紫铜,紫铜厚度为2 mm,胶筒采用50°倾角,直边长8mm,斜边长11 mm,直边与斜边比为0.73。

图1 改进型封隔器结构及网格划分

封隔器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有3种不同性能的材料:胶筒为橡胶材料,属高度非线性复合材料[13];外包络紫铜;隔环、中心管、套管为金属材料。

胶筒需要用单轴拉伸、等双轴拉伸、剪切试验得到的橡胶材料试验数据进行超弹性材料曲线拟合,进而选择合适的超弹性材料模型。本文采用超弹性材料模型——Mooney Rivlin模型[14]计算,根据经验公式确定模型参数:超弹性材料 Mooney Rivlin常数C10=1.87,C01=0.47;密度为1 500kg/m3。Abaqus中默认超弹性材料不可压缩,默认泊松比为0.475[15]。

紫铜材料密度为7 830kg/m3,弹性模量1.19×105MPa,泊松比0.36。金属材料密度7 850kg/m3,弹性模量2.06×105MPa,泊松比0.3。

胶筒采用4节点CAX4RH单元划分网格,中心管、套管和隔环采用CAX4R划分网格。

考虑接触时的摩擦因数,橡胶自接触以及橡胶与隔环、橡胶与套管之间的接触摩擦因数取为0.3,隔环与中心套管之间的摩擦因数定为0.1。

约束条件:模型最下面隔环、中心管下端、套管下端节点施加竖直方向的约束;套管外层施加水平方向的约束。

施加载荷:最上面刚性隔环上施加坐封力,为均布压力作用。

2 有限元软件模拟及结果分析

橡胶属于高度非线性复合材料,在连续介质力学中将橡胶材料称作超弹性材料,因此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非线性分析[16];计算时取工作压力为5、10、15、20、25、30MPa,采用逐步加载的方式进行迭代计算[17]。胶筒变形及Von Mises应力云图如图2~3所示。

由分析结果可知:随着轴向载荷增大,轴向压缩量也增大,开始时压缩量增大较明显,随后压缩量增大变缓,胶筒变形趋于稳定;随着坐封力的增大,胶筒与套管接触长度逐渐增加。胶筒外表柱面部分径向变形受限制,胶筒内表面变形如外表一样向外鼓,当载荷增加时胶筒被压扁并在最后压实。但由于结构限制,只有上胶筒能够被压实。在工作压力为30 MPa时,上胶筒基本完全压实,胶筒上端出现轻微肩突,但未发生胶筒割裂现象,肩突在允许范围之内。

图2 封隔器胶筒应力云图

图3 胶筒接触应力分布

由图2~3可知:工作压力为30MPa时,上胶筒最大接触应力为25.5MPa,下胶筒最大接触应力为5.4MPa,上胶筒的接触应力为下胶筒的4倍多,因此上胶筒起主要坐封作用。

3 改进型封隔器较常规封隔器的优势分析

3.1 结构

改进型封隔器与常规封隔器在结构模型上的区别在于:改进型封隔器为上、下2个胶筒,且橡胶外面包络1层厚2mm的紫铜。两胶筒较之于三胶筒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因为上下胶筒为同结构胶筒,而减少了制造工艺,同时也使封隔器结构简单,装配简化。

3.2 密封性能

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好坏,关键在于胶筒与套管内径之间接触应力的大小。在同样的坐封力下,接触应力越大,密封性能越好。

施加工作压力5~30MPa时,分别对两者接触应力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

通过比较发现:在轴向距离较小时,常规胶筒的接触应力略大于改进型胶筒,这是因为紫铜材料的硬度大于橡胶;当轴向距离增大,紫铜随着橡胶被压缩直到被压实紧贴在套管内壁,接触应力就远大于常规胶筒,密封性能也就更好。

图4 2种封隔器上胶筒接触应力分布

改进型封隔器工作压力为25MPa时,上胶筒的最大接触应力超过20MPa,而常规的封隔器在相同的条件下,接触应力≤14MPa;工作压力为30 MPa时,常规封隔器只有18MPa的接触应力,而改进型封隔器的接触应力可以达到25MPa,因此改进型封隔器有一定的可行性。

3.3 不等长双胶筒封隔器的设计分析

对于改进型的双胶筒的封隔器,当2个胶筒不等长,上胶筒采用原设计长度80mm,下胶筒采用70mm。施加工作压力5、10、15、16MPa时,胶筒应力云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所设计的这种封隔器最多只能承受16MPa的轴向力,没有等长度胶筒所承受的力大,但却比其压缩得好。在10 MPa的轴向力下,上胶筒已经完全压实,到15MPa时,下胶筒基本已经压实。

图5 不等长胶筒应力云图

改进型封隔器胶筒接触应力分布如图6所示,可知:这种上、下胶筒不等长的改进型封隔器在16 MPa的轴向压力下,其接触应力已高达28MPa,比胶筒等长度时大很多,密封性能也较之更好。因为此种结构的封隔器所承受的轴向压力最多只有16 MPa,如果工作条件限制在16MPa以内,采用这种结构密封更好一些;但如果轴向力要求较高,则应该选用等长度的双胶筒型封隔器,其密封性能也很可靠,而且加工更简单一些。

图6 改进型封隔器胶筒接触应力分布

4 结论

1) 将传统的三胶筒结构减少至双胶筒,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减少了制造工艺,也使封隔器结构简单,装配简化。

2) 上胶筒与套管壁接触应力为下胶筒的4~5倍,起主要密封作用。

3) 通过比较发现,改进型双胶筒结构接触应力远大于常规胶筒,密封性能也更好。改进型封隔器有一定的可行性。

4) 上下胶筒不等长的双胶筒结构,最大只能承受约16MPa的工作压力,但是其接触应力较等长结构大,因此工作压力≤16MPa时,采用不等长结构密封效果更好。

[1]李晓芳,杨晓翔,王洪涛.封隔器胶筒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5,9(5):90-92.

[2]陈 健,田播源,刘玉文.压缩式封隔器胶筒失效因素分析及措施[J].科技资讯,2010(31):80-82.

[3]刘天良,施纪泽.封隔器胶筒对套管接触应力模拟试验研究[J].石油机械,2001,29(2):10-11.

[4]周先军,平 利,季公明.封隔器胶筒接触应力分布有限元计算[J].钻采工艺,2002,25(4):51-52.

[5]李 旭,窦益华.压缩式封隔器胶筒变形阶段力学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7,36(10):17-19.

[6]Triolo M T,Anderson L F,Smith M V.Resolving the Completion Engineer’s Dilemma:Permanent or Retrievable Packer[G].SPE 76711,2002:20-22

[7]Rune Freyer,Arve Huse.Swelling Packer for Zonal I-solation in Open Hole Screen Completions[G].SPE,78312,2002:29-31.

[8]赵晓伟,牛彩云,朱洪征,等.单封隔器抽油管柱受力变形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1,40(12):51-54.

[9]朱洪征,姬 园,吕 旭,等.分层采油工艺管柱受力分析及优化[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10):47-25.

[10]董文魁,尚水龙,唐 凡,等.新型Y341型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12,41(5):74-76.

[11]Eslinger D M,Kohli H S.Design and Testing of a High-Performance Inflatable Packer.SPE 3748,1997:9-11.

[12]刘 林,陈和平,李永革,等.水平井分段压裂封隔器研制与封隔性能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2,41(5):86-88.

[13]张 劲,李 炜,张士诚.封隔器超弹性胶筒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47(8):71-76.

[14]练章华,乐 彬,宋周成,等.封隔器坐封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J].石油机械,2007,35(9):19-21,41.

[15]赵腾伦.ABAQUS 6.6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82-284.

[16]葛 松.压缩式封隔器密封胶筒有限元分析及改进[J].石油矿场机械,2011,40(12):92-95.

[17]伍开松,朱铁军,侯万勇,等.胶筒系统接触有限元优化设计[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88.

猜你喜欢

紫铜胶筒改进型
退火处理对紫铜棘轮行为的影响
扩张式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Cr5改进型支承辊探伤无底波原因分析
扩张式封隔器接触力学行为及坐封效果评价
紫铜红灰蝶
井下暂堵可取封隔器密封结构设计与评价
改进型CKF算法及其在GNSS/INS中的应用
基于ABAQUS的分层注水封隔器胶筒有限元分析
利用废旧紫铜生产无氧铜的方法
低合金钢管板与紫铜换热管焊接工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