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哈”
2013-04-29都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5期
都林
《武汉晨报》2012年12月28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武汉地铁时代今天开启——“我在地铁上,一哈就到”》为题报道了武汉首条地铁正式开通试运营。其中,标题中的方言词“一哈”即通语中的“一下”。
《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有“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的话,这里的“哈”表示“口”之义,显然与我们所说的“一哈”截然不同。
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第118页)说道,将“一下”写成“一哈”从明代开始出现,除此之外,还有“这哈儿”、“那哈儿”的用法。时至今日,这样的用法在武汉、济南、徐州、扬州、西安、西宁等地方言中仍可见到。
那“一下”为什么会被写成“一哈”呢?这是语音腭化的结果。所谓腭化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j]、[q]、[x],它们是在元明以后由喉牙音[g]、[k]、[h]和齿音[z]、[c]、[s]腭化而出现。“下”在语音腭化之前声母读作[h],与“哈”声母读音相同,故“一下”被写为“一哈”。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点头哈腰”实为“点头虾腰”,写成“点头哈腰”亦为语音腭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