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景入手巧妙引导

2013-04-29王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疑点大熊猫文本

王娟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课堂导入。但如何导入是非常值得教师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有效的导入法,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本文就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语文课堂导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丰富文本内容,以情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时候都会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其实语文本身应该是博大精深且丰富多彩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地导入更能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丰富多彩。比如,我在讲《国宝大熊猫》时,没有提前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回忆电视中大熊猫的样子,并自主探讨大熊猫的生长特点以及形态特点。接着又对学生讲:“大熊猫是濒临灭绝的国宝,国家特级保护动物,也是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的动物,我国已建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并及时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拯救大熊猫,促使其繁衍。”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不仅能带着思考走进文本,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都愿意听故事,故事导入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之一,有趣的小故事或者相关的课外知识讲给同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还能够加深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黔之驴》时,学习新内容之前,我采取的是故事竞赛的方法,让学生们先讲一些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最后再评比谁讲的最好。结果证明,课程结束后很多同学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众所周知,在情感上,音乐能够使人心情愉悦,用忧伤的曲调也能够感染到学生。而在思想上,音乐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也能陶冶情操。所以,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音乐情景,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导入是从视听等方面带来并引起学生兴趣的,声像导入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对于刚接触讽刺小说的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学生很难理解,在备课时我先考虑如何将“讽刺”文化还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怎样的讲解能够着重地展示出讽刺小说的意义?之后我用多媒体播放与《范进中举》相关的视频进行课堂导入,用听觉来叩开学生们的心扉,使学生真实的接触到讽刺小说,触动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思想,使得音乐与知识产生共鸣,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文本,感受文章中的紧张气氛以及紧扣全文主体的一个“讽”字。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1.怎样理解、解读范进的形象?2.在文章中胡屠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3.文章中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讽刺手法?这些夸张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这样的导入不光能吸引学生,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这种导入方法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疑点,引导学生思辨

学生不光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更是喜欢思考,这样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以提出疑点方式来导入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激起学生们对知识的索取欲望,充分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先给学生们提出些疑点,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后面的学习也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就像有些悬疑破案小说一样,在刚开始时先设置一些疑点给读者悬念,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吸引读者接着看下去。设置疑点来导入,可以是悬念导入,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或故事,来给学生留下悬念,使他们带着疑点来学习;可以是问题导入,首先,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要求,须紧扣教学内容来设置悬念才是关键。其次,在设置疑问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情,难度要设置适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加浓烈。如在讲《石榴》的时候,我先用谜语的方式来提问,鼓励学生竞猜,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学生们一时间都来了兴趣,纷纷等着我出谜面。“红屋子尖尖角,装的珍珠真不少,珍珠晶莹不能带,又酸又甜味道好。”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于是我问学生,“石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但你们知道在课本里《石榴》是哪个文学家写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带着疑问打开了课本,接着,我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文本内容以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从回忆入手,引导学生联想

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有效导入法,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对于语文课堂来讲,就更加需要教师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使课堂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让课堂充满魅力,将学生的视线重新聚焦到课堂上。有些时候,将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带入课堂能够使学生产生更深的感触。如,在讲《社戏》的时候,我先问学生们放暑假去不去亲戚家,有没有什么让你难忘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学生们有的说夏天可以看露天电影,也有的说可以去河里抓鱼,有的还说去西瓜园里偷瓜。接着我问道:“那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去姥姥家看到的是什么吗?”学生们纷纷的摇头。于是急切地打开课本,快速地融入到了文本之中。再如,在讲《白杨礼赞》时,我用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导入。我是这样跟学生讲的:“在散文中,抒情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表达途径,而议论却是对一种现象的揭示和评价,也是深入主题神韵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一篇散文能够在抒情地描写上穿插一些议论,就更能够带动读者的思想感情,还能使主题更加深化。《白杨礼赞》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其创作于1941年国统区。《白杨礼赞》的写作手法是多元化的,既有抒情议论又有托物言志。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为了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让情景结合,从而揭示景物中的寓意与象征意义。下面同学们就讨论一下茅盾先生为什么说白杨树不平凡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后,答案也就呼之欲出,很简单,其实就是从白杨树本身想到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托物言志,从人性角度来揭示白杨树的高贵,借此来表达对抗日军民的崇敬。通过这样的情感体会能够深层的触动学生的内心,之后再进行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首先进行导入是整节课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导入不能仅拘泥于方法和形式,可以因人而异、随课而变,更加的丰富多彩,不过每个好的导入都应达到紧密切合学生实际,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基本目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自主学习性,教师更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节课的导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多进行摸索探讨,研究积累,才能够设计出更有效的导入环节,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疑点大熊猫文本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熊猫也消暑
始于深度诠释疑点
水中大熊猫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