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2013-04-29张建军王淑芳
张建军 王淑芳
[摘 要]围绕地方乡土资源——家乡绣针河展开社区科技教育特色实践活动探究,分析出绣针河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展现家乡绣针河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挖掘乡土资源,擦亮农村社区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一、因地制宜,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最初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始于兴趣小组校外活动,确立了以 “拥抱绣针河——绣针河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为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主要包括:绣针河野生动植物研究活动和绣针河环保系列活动,以凸显地方特色和社区教育特色。
学校开展大型主题活动“绣针河中下游野生动植物研究”,将活动成果编写成活动专辑《中草药卷》。“我与鸟儿交朋友”主题活动,活动成果编辑成活动专辑《鸟类卷》共七卷。“珍爱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活动成果编辑成活动专辑《野生动物卷》共七卷。“家乡的桥”主题活动,活动成果编辑成活动专辑《桥梁卷》共七卷。“珍爱家乡的水”主题活动,活动成果编辑成活动专辑《水文卷》共七卷。“家乡树种的研究”主题活动,活动成果编辑成活动专辑《树木卷》共七卷。“昆虫的研究”主题活动,活动成果编辑成活动专辑《昆虫卷》共七卷。系列活动分别获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二、三等奖。
“土壤的研究”科技实践活动。这项活动自去年12月份通过主题论证开始实施,历时一年,共分“土壤调查” “土壤的改良” “空间土壤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项目,教师对各种活动成果进行整理梳理,拟编辑成大型活动专辑《土壤卷》共七卷。
二、大课题引领,走循序渐进之路
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高低不一。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校采取“大课题引领”和“三位一体”实施策略,作为循序渐进之路,以达到推进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为了让每位教师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学校一直以“绣针河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为总纲,每年生成一个大主题,作为长期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密切关注青少年活动的生成情况,及时梳理论证形成下一步活动主题。社区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乐于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按部就班地进入活动,直至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实施三位一体策略。地区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是与科技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采取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同步实施。这样做既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实现课程之间资源共享,又避免了活动的重复与浪费。关键是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三位一体的要求,要“三符合”,而不是“三像”或“三不像”。同时,科技实践活动是没有课时数规定的,充足的时间足以把一项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轰轰烈烈了。实施三位一体策略,便于统一部署、联合打造社区特色。
(3)各项活动统一规划实施有利于实现校本化,常态化。
三、细化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头等位置,因此学校在课程管理、课题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在课程管理方面:学校采取效益化管理的目标指向策略,借助多元化评价,以实现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要重视过程的评价,但也需要重视结果的评价。
社区成员管理:每年的大主题出来后,为了兼顾到社区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学校配合老师都采取分层管理的策略。将社区成员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核心层面,即课题组骨干成员,这部分青少年是活动的领头雁。而是基本层面,就是对这项活动极感兴趣的社区成员群体。三是开放层面,因为任何课题活动总有部分成员不喜欢参与或不感兴趣的,采取开放的方式,欢迎他们随时参加进来、随时退出。
通过“绣针河”系列科技教育实践,为社区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理论提供新的创新性因子和完善性要素。为农村社区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经验和操作提供样式,从而为推进农村社区科技教育实现资源特色化开发和利用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