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分析

2013-04-29樊姝皎

体育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教案教学目标

樊姝皎

摘 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周登嵩等编撰的《体育名师的教学智慧》中58份体育名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每一份教案的教学目标都依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或条件、行为表现程度和目标完整性五项指标进行分类和编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行为主体错位,行为动词模糊不清,行为情景或条件不确定,行为表现程度不明确,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教学目标失去指导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意义。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为体育教师制定合理明确的体育课教学目标提供帮助,在第二阶段体育课程改革中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教案;教学目标;内容分析法

体育课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在教学中引领着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是教案中关键的一部分。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讨论更加多元化、多层次。但笔者发现关于体育课教学目标分析的科研论文较少。2009年,周登嵩、李林在对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浙江等十省市的几十位中小学体育名师进行实地访谈和实践教学拍摄的基础上,主编了《体育名师的教学智慧》[1],介绍了体育名师的教学经验及典型教案,这些教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几年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最新成果。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58份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分析,明晰体育名师教案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一些建议,在第二阶段体育课程改革中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供同仁们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名师的教学智慧》中来自十个省市的58位中小学体育名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剔除了训练课时计划)为研究对象,这十个省市分布在我国东中南北四个区域,是中国优秀教育资源的聚集地。

这些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具有高级(含高级)以上职称的老师达到66%以上(由于13位教师的介绍中没有明确职称,所以总人数为45人)。因此,这些体育名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代表性,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58篇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加以分析,为体育教师以及参加教师资格证“说课”环节考试的学生和将要走上体育教师岗位的学生,在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时提供一些帮助。笔者对每一份教案的教学目标都依据以下五项指标进行分类和编码。

1.行为主体。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

2.行为动词。分为难以观察、测量的动词和可观察、可测量的动词两类。前者包括:掌握、发展、巩固、提高、培养、促进等;后者包括:知道、了解、喜欢、相信、陈述、选出、比较、模仿、示范、接受、服从等。

3.行为情境或条件。分为环境因素、作业条件因素、提供信息或提示、完成行为的情境四类。

4.表现程度。分为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准确性、成功的特征三类。

5.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分为认知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类。

三、结果与分析

体育课教学目标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目标,即认知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一个规范、明确的目标表述通常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或条件、表现程度[2]。被调查教案教学目标的表述中也主要体现在以这四个要素为主的问题上。

1.行为主体错位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即学生。教学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行为,是为学生的学练制定的标准和要求,是学生经过身体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后获得什么?会做什么?知道怎么做?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因此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所以,在目标表述中,应该是“学生……”,“学生”是这句话的主语。但是58份教学目标中,很多教师写成了“培养学生……”“使学生……”“发展学生……”,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描述的就不是目标,而是教学任务。只有24份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非常明确的指向学生(其中267页的“技巧滚翻与游戏教案”,由于排版错误,将教学目标写成教学内容,已计入这24份中),另外58.62%的教学目标都存在行为主体的错位(表1)。也有一部分教师前半句是“学生……”,后半句就变成“培养(发展、提高)学生……”,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目标依然不清晰,混淆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2.行为动词难以评价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可分为模糊动词与明确动词,在表述中是谓语(表1)。80%以上的教师在运用行为动词时欠斟酌,常用“掌握”“发展”“巩固”“提高”等很难进行判断的词。对于一节体育课来说,这样的目标学生很难达到,他们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掌握”“巩固”“提高”某些技术技能或“发展”某项身体素质。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清晰,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只是教案中的一个形式而已。

其实,有很多可供教师们选择的动词,比如,常用的模糊动词有“知道”“了解”“喜欢”“相信”等;明确动词有“陈述”“选出”“比较”“模仿”“示范”“改编”“接受”“服从”“拒绝”等[2]。因为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最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还由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定,所以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做出判断且能在一个课时内可以实现的动词。比如,180页关于形体教案中的第2个目标描述为“复习移动中手臂波浪组合,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及韵律感”,经过修改可以描述成“学生在复习移动中手臂波浪组合时,动作与音乐节奏一致,衔接流畅,几乎没有错误动作”。修改后目标更加细化、清晰。

3.行为情境或条件不明确

行为情境或条件主要是指学生在什么情境或条件下完成目标,在表述中是状语,包括(1)环境因素,如“在沙坑里完成纵跳”;(2)作业条件因素,如“用4公斤的实心球向前抛”;(3)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音乐伴奏下跳一个八拍”;(4)完成行为的情境或条件,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出……”。被研究的教学目标中,62.07%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对学生完成行为的情境或条件进行说明,只有22份教案仅仅在某条教学目标中进行描述,没有一份教案的目标能对认知目标、技术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全都有情境或条件描述。说明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不周全,忽略了某些条件。这些不明确的方面,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安排。

4.忽视对行为表现程度的要求

行为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标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相当于补语,主要在技术技能目标中体现。比如“女生8秒内跑完50米”,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个因素,在被调查的教案中,仅有6份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了最低表现标准,89.66%的教学目标缺乏最低表现标准(表1),说明教师并未具体详细考虑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5.教学目标制定流于形式,内容虚空

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高、远、大,不考虑在一节课中学生是否能完成。什么好听、什么流行就写什么,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徒有虚表,没有实质内容,情感目标尤其如此。最典型的就是把教学目的作为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被调查的教学目标中50%以上都存在这个问题。在技术技能目标中,很容易写出类似“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目标。这些都无法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只是形式而已。以书中244页一篇《下劈腿技术组合教学教案》为例,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表2),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使其逐步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

问题的存在致使教学目标失去应有的指导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意义。为帮助体育教师制定更加规范的、明确的、合理的体育课教学目标,避免在实践中重复出现以前的错误,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明确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舍弃以往错误思想,重新给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树立教学目标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指导思想,以目标为统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

2.认真分析主教材

不论认知目标、技术技能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是在学生完成各种与主教材相关的练习中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学目标与本节课主教材关系密切,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认真分析主教材。只有钻研主教材,吃透主教材,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3.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体,制定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技术等各方面特点。目标制定的太难,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导致放弃;目标太容易,学生会轻视,不认真。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比学生现有水平高一点,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这样学生就会有动力和信心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教师正确认识自身条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控制着整堂课的节奏。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应合理利用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通过自身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5.课后进行小结

课后小结是教案的最后一个部分,上完课之后才写进教案,而很多教师上完课后往往忽视小结,忘记把教案补充完整。在被调查的58份教案中,只有267页和271页的两份教案写了课后小结,有30份教案的表格中没有课后小结一栏,可能是有其他原因。在日常教学中,课后小结应是教师检查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小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教学目标是否顺利完成,并加以修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登嵩,李林.体育名师的教学智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余云德.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28).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法教案教学目标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