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起源的智慧之旅

2013-04-29宋建江

银行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交子亚当纸币

宋建江

探求货币起源,从实物到符号,直至对原始人交换心理的追根溯源,可以破解如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迷思,驱散阴霾。自从亚当·斯密提出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以克服交换困难的起源论,以及作为价值尺度以提供评价标准的起源论以来,学术界讨论不断,但徘徊不前。如果说,人类迄今为止有三种思想产品:科学、哲学、宗教,那么,在探求货币起源的智慧之旅中,要对各种思想产品加以撞击反射,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关于货币的起源,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说,在刚刚开始分工的时候,交换力的作用往往极不奏效,为此有思虑的人,除自己劳动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而不至于被拒绝。这种物品,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逐步选用金属作为媒介。为解决金属使用中存在的称量与化验麻烦,通过铸币的刻印,确定金属的纯度、重量。由于各国君主的贪婪不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马共和国后期,阿斯的货币所含金属减到原价的二十四分之一,含量名为一磅,实只半盎司。

中国的货币体系不同于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地区的传统。根据戈兹曼和罗文霍斯特在《价值起源》一书中的研究:在西方,货币标准是以贵金属为基础的,银币主导了国内贸易,而黄金则通常用作国际贸易的货币标准。在中国,封建王朝的货币体系基础并不是贵金属,而是青铜币,而且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青铜币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安排下,纸币的长期存在和纸币的过早发展,表明了国家对经济的绝对主导作用。

从国家的概念上来把握,它具有强制性职能。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指出,纸币和银行券的基本区别是:前者是强制流通,而后者是自愿流通。对这一结论的扩展分析表明,金融工具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强制性,一类具有竞争性。哈耶克晚年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颠覆了传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从纸币起源的历史看,“交子”最初确实是私人发行的,但一些不道德的商人发行的各种各样的私人票据逐步泛滥,结果是相关诉讼案件急剧增加。公元1005年,为了稳定这种混乱的货币局面,益州(成都)知府张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把交子纸币置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只有成都16家拥有充足财力的商号联盟才有权利发行交子纸币。1024年,宋朝政府接管了交子纸币的发行权。

国家作为强制性机构,对内保证合同的执行,对外保证国家安全。当货币私人发行面临相关诉讼案件急剧增加的时候,对宋朝政府来说面临两种不同选择:一是强化私人间契约约束力,包括保证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合同执行,同时建立公共合同,形成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另一种选择就是由政府接管交子纸币的发行权。事实上,由于国家对内要保证合同的执行,对外还要保证国家安全,所以不可能走上哈耶克所设想的货币非国家化之路。

就宋朝政府来说,必须对付来自北方边境的两个可怕敌人:一个是契丹辽国,另一个是西北的西夏党项王国。宋朝与契丹辽国于1005年缔结了屈辱的和平条约,但西夏边境还处紧张对峙状态。1026年,宋朝政府开始用现钱交引(政府期票)来支付那些向西北驻军提供军需商品的商人。战争终于在1040年爆发,宋朝动员100万人的军队投入战争,军事开支迅速增加。为此,宋朝政府进一步增加交子发行量,以支付不断增加的战争成本。

从钱币的起源到国家垄断货币发行的历史可见,国家强制力确实是一柄双刃剑。正如巴里·温加斯特说的那样:国家需要足够强大,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去做应该做的事,即执行合同;但国家又不能过分强大,以至于它可以不受约束,滥用自己的强制力,任意侵犯公民的财产和权利。如果国家强制力用错地方,贸易活动退到物物交换时代也不是没有可能。1260年,忽必烈就任大汗,宣布引入一种新的纸币,名为“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新货币的发行量很快超过了元朝政府的银储备。1282年,元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的货币管制措施,中统钞事实上成为不可兑换的货币。元朝的纸币最终失去了人们的信任,1368年,当明朝取代元朝时,贸易活动已经退到了物物交换时代。这段历史印证了1980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期的执政理念: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的根源。

从分工到交换,从交换考察货币的起源,在这个逻辑链中,如何来正确界定货币的定义?问题要追溯到在物物交换中,货币所提供的尺度究竟是两物间比较的效用还是价值。

在亚当·斯密的论述中,如果在一个以狩猎为生的国度,捕杀一只海狸耗费的劳动通常两倍于捕杀一头鹿所耗费的劳动,那么一只海狸自然就应当交换两头鹿。在这个模型中,测度的标准是同质的劳动时间单位。对劳动价值加以扩展,就是可客观测度的生产成本。就这个模型来说,一只海狸的成本是两头鹿,相对于海狸来说,两头鹿就是它的价值。这种等价物内含了货币的性质,当它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就演变成为货币,物物交换就演化为物与钱的交换。这样物质财富就能以货币来计量、加总。

把货币定义为价值的尺度,就难以理解利润的起源。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克斯晚年的时候,有人问:你一生有这么大贡献,对几代经济学家产生了影响,你没有解决的、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他说:我最想搞清楚的是从会计学的角度讲清楚什么是利润,或者利润是怎样发生的。从效用视角来定义货币,就找到了利润的来源。对特定物的效用,在主观立场上,有不同的主观判断,它们之间相互比较的尺度就是货币。亚当·斯密给我们留下了两本著作,一本是《财富论》,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但他从爱丁堡大学当助教,到在格拉斯哥大学当教授的十几年里,一共积累了16卷手稿。在他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反复提出要求,让他两位密友到他家里烧掉这些手稿。这也反映了他还有很多问题并未找出满意的答案。

布坎南在《成本与选择》中用痛苦和快乐的视角来定义成本,这就突破了亚当·斯密在引入劳动价值之后,试图把商品的价格分解成为生产这个商品所必要投入的商品的价格,以商品(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商品这个思路。布坎南认为,成本反映了痛苦或牺牲,为了选择更喜欢的但与其他替代性选择相互排斥的事物,在选择可能性范围内必须有所放弃。当这种机会被“牺牲”之时,那么这一被放弃的机会就反映了“成本”。虽然享用排他的替代性选择可以得到更大的快乐,但是有所放弃就必定包含痛苦。

问题的困惑是,既然效用是主观的,货币怎么可能测度商品效用?A商品与B商品交换,前者为得到B而放弃了A,这种效用偏好是主观的,但这种交换关系是可观测的,货币就是对这种交换比率的观测记录,货币就是这样一种符号。这种货币符号论的观念,有别于亚当·斯密所述的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一种表征符号,不是作为价值尺度、评价标准的货币起源论,而是代表了效用替换的标记。

从经济学历史上说,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中一位最重要的货币金属论者,把货币看作是一种商品,把纸币看作是金属货币的一种表征符号。西美尔批判了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活动的物化,是一种纯功能的具体化。货币符号论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是凯恩斯,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其本身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并因此被国家凭借权力创造它、变更它。在此基础上,凯恩斯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力量所在。对这些货币起源的研究,都可以归入货币的物质起源和符号起源。

从货币的心理起源上分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先民们通过祭神形式供奉牺牲和求乞回报大地丰饶的人与神灵世界的交换心理。原始交换心理有着“分享而非独占”的本真意义。当神圣的供奉演变为货币,神圣和庸俗就一起内含在货币作为复杂的心理交换工具之中。货币所内含的矛盾,其实就是人性本身的矛盾,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的那样: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在人类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社会价值不断内化。这个内化过程必须通过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媒介来进行,而最基本的交流媒介只有两个:一个是语言,一个是货币。就是说,货币和语言一起催化了人的社会化,推动人类从初社会化、续社会化向复社会化演进。

(作者系宁波市钱币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交子亚当纸币
世界第一张纸币是如何诞生的
北宋“交子”的兴衰
公园之美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消失的纸币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猜纸币
猜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