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中的不平等及修补

2013-04-29谢治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作者简介:谢治菊(1978-),女,重庆人,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贵阳550025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利益分化背景下贵州农民政治心理变化及调适研究”(批准号12GZYB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德沃金将资源分为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个人的精神能力和生理能力属于人格资源,其他一切可以私人占有和交换的东西属于非人格资源。

[摘要]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主张让所有人在起点上都拥有平等的资源,强调个人选择的责任性,以及通过保险市场来弱化或减少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因无情的运气、后天的残障等引发的不平等,通过转移支付、国家规制的方式来减少先天残障者可能面临的不平等。但是,由于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前提预设不周延,致使资源平等的核心要素荒岛资源、嫉妒检验和虚拟保险市场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缩小不平等,反而会扩大不平等。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对社会制度、社会整体价值偏好引发的不平等无能为力,更对个体的资源转化能力差异引发的不平等束手无策,以致允许多种形式的结果不平等大张旗鼓地存在。在此意义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含有明显的不平等意蕴,可通过差异平等进行修补。

[关键词]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不平等;个人选择;价值偏好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5008006

在批判功利主义的过程中,新自由主义思想渐渐浮出水面。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是因为相对于传统自由主义而言,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自由至上”的思想,而且在关注自由的同时还关注平等,试图调和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在自由和平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张力。德沃金无疑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一员杰出代表。他的资源平等理论是其平等理论的主要表现。

一、资源平等理论:德沃金平等思想的核心

德沃金的平等理论包括资源平等和政治平等,而资源平等是其核心思想。对于什么是资源平等,德沃金仅仅做出了一个概括的表述:“平等的关切要求政府致力于某种形式的物质平等,我把它称为资源平等。”[1](P3)资源平等就是在个人私有的无论什么资源方面的平等,其本质是政府如何解决公民之间在非人格资源①方面的分配平等问题[1](P65)。德沃金的资源平等来自以下假设:人们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小岛以前的资源都是无主资源,人们为了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以相同数量的贝壳作为竞拍的资本,去购买岛上的资源;而为了保证购买是平等的,人们就要对岛上的所有资源(这里指非人格资源)——如土地、产品、空气、水、运气、个人技能甚至患癌症的风险等进行拍卖,总之,一切能够影响到广义机会成本的东西都可以拍卖;并且,这种拍卖要满足“嫉妒检验”标准,即拍卖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进行,直到再也无人嫉妒别人拍卖到的东西为止。嫉妒检验的意思是“一旦分配完成,如果有任何居民宁愿选择别人分到的那份资源而不是自己那份,则资源的分配就是不平等的”[1](P67)。为了阐释嫉妒检验,德沃金用机会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当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份额给他人造成的机会成本和他人所拥有的资源给自己造成的机会成本相等时,就通过了嫉妒检验标准。这样嫉妒检验标准又转化为相等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当社会中的所有成员之间具有相同的机会成本时,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就是平等的。

经过嫉妒检验,人们得到的东西就是平等的,即资源平等。但是,在得到相同的资源以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制度的不完整性和个人禀赋的差异性导致起点上平等的资源可能带来财富差距的扩大。而在德沃金看来,如果拍卖后生产、交易所造成的财富差距体现了个人选择的原则,那么这种差异就是合理的,个人必须对其选择负责。例如,资源拍卖后有A和B两个人,A勤劳、善良,两年后得到了10倍于原来的财产,而B好吃懒做,两年后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财产,反而将刚来岛上时分配的资源消耗殆尽,成为了一个彻底赤贫的家伙,那么,A与B之间的财富差距是他们自身选择的结果,这不关乎平等。如果拍卖后生产、交易所造成的财富差距不是由个人选择原则造成的,就应该进行修正,而修正的路径就是寻找另一种市场机制——保险,即通过保险这一手段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拍卖后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贫富差距呢?这些因素主要有运气、天赋和残障。

首先看运气,德沃金把岛上资源拍卖后居民的运气分为两种:选择的运气和无情的运气。“选择的运气是一个自觉的和经过计算的赌博如何产生的问题——人们的损益是不是因为他接受自己预见到并可以发生的孤立风险。无情的运气则是个风险如何产生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同于自觉的赌博。”[2](P70)例如,如果我买的房子升值了,我就交上了选择的运气;如果我被楼上落下的花瓶砸中了头,我就交上了无情的运气。再如,如果得了癌症的原因是大量吸烟,这就是选择的运气,但如果得癌症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关系,那就是无情的运气。选择的运气所造成的财富和收入差距是符合个人责任原则的,应当予以保护,不需要进行调节。而对于无情的运气造成的财富差距则可以通过市场保险机制来解决。每个人都有可能碰上无情的运气,那么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建立保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是否投保。如果买保险的人和没有参加保险的人都碰上了无情的运气,那么买保险的人得到了补偿而没有购买保险的人不会得到补偿,这就是选择运气的问题,这种差别符合个人责任原则,也是我们应当接受的。

其次是天赋会对人们的财富拥有情况产生影响。因为天赋是天生的,个人无法选择,所以因天赋能力所导致的财富差别并没有体现个人责任原则,应当进行调节,只有这样才是平等。但是,天赋和财富的关系不是固定的,有天赋的人可能受后天或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拥有较少的财富,没有天赋的人也许因为后天的运气或勤奋而得到了一大笔财富,因此,到底是后天的努力还是天赋甚至是任意的运气(如中彩票)导致的财富差距是我们没有办法衡量的。更何况,世界上的天赋千差万别,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人们之间的天赋呢?这也不得而知。那么,该如何消除因天赋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呢?德沃金认为,这同样可以依靠虚拟的保险市场来解决。我们可以把人的天赋和能力区分为不同程度的残障,每个人都面临缺乏某种能力的危险,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保险市场,让人们自主决定是否购买缺乏某种能力的保险。为了克服人们不去购买某种残障保险的障碍,德沃金认为人们的天赋和他们的收入基本上都是成正比的,这样就可以将保险机制转化为个人所得税。虽然这种税收方式还是没有解决天赋和后天技能的区分,但是,这已经是一种比较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了。

最后,看看残障问题对资源拍卖后收入差距的影响。德沃金将残障分为天生残疾和后天残疾两种情况。对于后天残疾德沃金认为可以将其归结为无情的运气,可通过保险手段加以解决。对于先天残疾,德沃金认为可以把人的生理和精神能力看作是一种资源,这些资源在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和物质资源一起得到利用。这样一来天生残障的人在起点上资源就少于别人。因此在进行拍卖之前应当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他进行帮助。但是对天生残障的补贴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好确定。同时,“事实上,不管初始补贴的数量是多少,都不能使天生失明或智力低下的人在生理或精神资源上与这方面被认为‘正常的人做到平等”[1](P80)。所以德沃金建议国家建立一种强制的社会保险以满足对先天残疾的补贴。同时,德沃金批判福利平等对天生残障的补贴政策,因为他认为这种补贴无边无际,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制度作保障,只能“任凭被同情心所打断的自私的政治的摆布”[1](P79)。这样,德沃金为人们提供了资源平等分配的理论模型。通过“荒岛拍卖”完成资源的初次平等分配;通过虚拟的保险制度修正了非因个人选择因素所造成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正。

综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已经比较清楚了:让所有人在起点上都拥有平等的资源,强调个人选择的责任性,通过保险市场来弱化或减少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因无情的运气、后天的残障等引发的不平等,通过转移支付、国家规制的方式来减少先天残障者可能面临的不平等,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要在法律上保护少数人的平等权。正如德沃金自己指出的,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平等关心与尊重公民要求事后平等,但是事前平等是一种政治上更为优越的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计一切代价去改善那些因某种意外事故而致残的人的处境,那么该社会将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做其他事情,这将使社会上其他人的生活状况变得较为悲惨[3](P109110)。可见,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强调起点平等和对影响平等的未来因素的预防。显然,仅仅强调起点平等必将带来结果的不平等。当然,结果不平等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不平等,例如体育竞技比赛。但是,由于德沃金资源平等的理论预设不周延,致使其平等理论不仅对社会制度、社会整体价值偏好引发的不平等无能为力,也对个体资源转化能力差异引发的不平等束手无策,以致允许多种形式的结果不平等大张旗鼓地存在。在此意义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意蕴。

二、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中的不平等

显而易见,德沃金主张资源平等的抱负在于使人们处于同等风险的位置上,这明显地具有德沃金曾批判过的起点论的色彩,资源平等理论是一种“程序导向”观点,即强调人们在风险上处于同等的位置,至于结果怎样,并不是资源平等理论所关心的。那么,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真如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能达到实质的平等吗?德沃金是一个彻底的平等主义者吗?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真的比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更加平等吗?下面就从德沃金资源平等的几个关键点谈起。

(一)德沃金假设的“荒岛拍卖”存在诸多漏洞,资源平等的理论预设不周延,这会阻碍真正平等的实现。德沃金假设的“荒岛拍卖”有三个关键词:拍卖、嫉妒检验和保险市场,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论预设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首先看拍卖。德沃金指出,任何人对岛上的资源都没有优先权,而只能对他们进行平等分配[2](P63)。德沃金所指的岛上可分配的资源是非人格资源,包括除精神能力和生理能力之外的其他一切可以私人占有和交换的资源。这里问题就出来了,哪怕拍卖的程序和标准都没有问题,但是如何保证分配的资源能满足大家的需要,德沃金三缄其口。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有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两种,土地、水、空气、阳光、日常生活用品属于一般需求,拐杖、牛奶、香槟等属于特殊需求。荒岛上拍卖的是人们一般需求的资源还是特殊需求的资源呢?资源也有稀缺性和非稀缺性之分,在拍卖时如果很多人都想要稀缺性资源如土地那该怎么办呢?为此,德沃金提出了嫉妒检验。

嫉妒检验指没有人会嫉妒别人购买的东西,人人都表示满意,物品各得其主。但是,嫉妒检验后大家是否满意呢?我们知道,嫉妒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示对别人的拥有怀有不平衡的敌对态度。嫉妒也是一种欲望,总是会升腾起来,一分钟前的嫉妒对象与一分钟后的嫉妒对象往往会不同;被你嫉妒的东西在你得到之后可能又立马会嫉妒另外的东西。也就是说,嫉妒是动态变化的、暂时的,嫉妒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另外,嫉妒不仅与个人的需求、价值偏好、家庭背景有关,还与社会的整体偏好、社会资源的稀缺程度有较大的关联,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平等。例如,一个富裕家庭出身的人嫉妒的可能是一栋别墅,一个贫穷家庭出身的人嫉妒的可能是一块能充饥的面包。如果他们一人用岛上的贝壳拍得了别墅,一人拍得了面包,并且在当时都通过了嫉妒检验,人们能说这两人拥有的资源是平等的吗?显然不能。因此,德沃金以是否通过嫉妒检验来衡量大家的平等是不合理的。如果非要用嫉妒检验,我们认为应该加上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即到荒岛上参与拍卖的人之前都处于无知状态中,不知道自己的出身、所处的阶级和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漠,人们对别人的事知之甚少,更不会觊觎他人所得。也就是说,要么预设去荒岛参与拍卖的人在智力、家庭出生、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是相似的,要么预设这些人所处的环境是“无知之幕”。否则,通过德沃金的嫉妒检验来衡量平等是失效的,有承认社会不平等合理性的嫌疑。

最后,看看德沃金预设的虚拟保险市场。德沃金认为,通过嫉妒检验的资源拍卖后,人们在运作资源的过程中会碰上选择的运气和无情的运气,会面临先天的残障和后天的残障,这些都会影响资源运作结果的平等,因此,可以用虚拟的保险市场来平衡,其做法是人们应为可能遇到的无情的运气如自然灾害、后天的残疾等投保,这样一旦遭遇这些情况,保险市场将会给予赔付以减少损失,这会走向平等吗?从表面上看,人们的投保机会是均等的,人人都可为可能面临的无情的运气投保,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投保至少受到人们的风险意识和投保能力的影响,而投保意识又主要与人的文化水平、保险需求程度、风险偏好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投保能力则直接取决于人们的经济实力。这样,越是经济富裕的人投保的能力和机会越大,遭遇无情的运气打击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越是经济贫困的人投保的能力越小,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就越小。长此以往,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必将呈现“马太效应”。所以,虚拟的保险市场实际不能解决资源运作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再加上德沃金认为个人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的运气与平等无关,这进一步为社会阶级之间的不平等辩护。显然,个人选择与人的价值偏好、文化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和家庭生活背景有莫大的关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同阶级、不同出身的人个人选择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上层阶级选择付出的机会成本应该更小,因为他们有能力有实力更加理性地判断选择市场;而底层人群的选择受到的限制较多,付出的机会成本也更大。因此,个人选择也不完全是运气,既然不完全是运气,就不应该全部由个人负责。否则,会进一步加大社会贫富差距,默认甚至纵容特权阶层与普通群众的身份差别,强化不平等。

(二)德沃金没有关注制度原因造成的不平等。德沃金认为,不平等既有客观的原因如自然天赋,也有主观的原因如个人抱负和努力,凡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不平等都是应该加以纠正的,而主观原因导致的不平等则是可以允许的。这种表述看似完美,但导致不平等的客观原因仅仅是自然天赋吗?制度不正义引发的不平等更为根本。例如,如果从制度上对人们的民族、种族和性别进行了歧视,这将引发全社会大规模的不平等。其实,自然天赋如先天残障等引发的不平等比较明显,也是现代大多数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但是,制度不正义引发的不平等往往比较隐蔽,看似平等实际却不平等,很多时候会被我们忽视,需要通过深层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才能彻底解决。因此,这类不平等涉及的利益多、解决的难度大、产生的社会危害严重,但这些原因引发的不平等却被德沃金忽视了,由此说明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对不平等的解决还不彻底。

(三)德沃金的资源平等没有考虑个体的资源转化能力,难以达到实质平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而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资源的加工、利用、转化和整合的能力。显然,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会对资源转化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而按照德沃金资源平等的逻辑,只要人们在起点上拥有平等的资源,在过程中对不可预知的风险购买保险,就能达成平等。但是,正如阿马蒂亚·森所批判的,不同个体的资源拥有量或基本善的均等化未必就意味着个体可享有相等的自由,因为不同的个体在将资源和基本善转化为自由时,其转化率会有重大差异。即使两个人拥有相同的收入和其他的基本善及资源,下面这种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其中一个人可以完全避免营养不良,而另一个人则未必能做到这一点[4]。因此,在森看来,既然个体的资源转化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仅强调起点上的资源平等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过程和结果平等予以调控,而再分配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调控方法,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人们的资源转化能力。森指出,之所以提出能力分析法,正是出于要检验生活内容和能力的价值的需要,以此反对将注意力集中于获得成就和自由的手段的分析方法[4]。可见,森所批判的德沃金思想的核心是资源平等理论主要侧重于人们获得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结果。由于人们用不同手段进行资源转化时的人际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只注重手段而不注重结果的平等就会导致不平等。

(四)资源平等不能解决社会外部偏好带来的不平等。为了说明德沃金的资源平等是否是真正的平等,威廉姆斯做出了这样的阐述:安妮和鲍比是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天资聪明的双胞胎姐弟,他们都希望爱情甜蜜、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他们在人格资源、非人格资源和抱负上是相同的[4]。同时设想安妮和鲍比所处的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是男女不平等,倾向于让妇女做家庭主妇,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显而易见,作为姐姐的安妮可能因社会的偏好而在家庭和工作两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作为弟弟的鲍比在家庭和工作两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能解决这类不平等吗?显然不能。但是,这类不平等却在生活中大量存在。那么,由社会整体的价值偏好所带来的个人选择是否也要个人负责呢?德沃金的回答是资源平等不应该关注由偏好造成的不平等,因为这会倒向福利平等[5](P276)。为此,威廉姆斯认为,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对于解决由社会整体偏好引发的不平等是无能为力的。中国传统观念对男女的态度也印证了这一点。拉里·亚历山大和马伊诺恩·史瓦西也认为德沃金的拍卖设计主要面临着“外部偏好”的问题,并且不同偏好的价值是不同的,例如,把我对折磨你的偏好原则上视同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对简陋房屋之偏好的满足,这种关于公正的观点未免过于极端。而且,满足不同偏好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不一样的,一些偏好满足付出的代价要大大高于另外一些偏好所需要的代价。再者,偏好往往是适应环境的,贫穷的人会放弃他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的偏好。所以,如果仅以穷人或富人的偏好为标准来施行福利政策,肯定会招致更大程度的不平等[6](P6465)。

可见,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对社会整体的价值偏好遮遮掩掩,对制度因素和个人资源转化能力的差异引发的不平等也三缄其口,这对解决现实中的不平等问题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就学界的评价而言,罗尔斯离实质平等的站点更近,而德沃金与实质平等的差距更远。事实上,平等既包括增进效率的机会平等,又包括侧重公平的结果平等;既要通过有竞争的机会平等来克服由主观意愿和个人价值偏好引发的不平等,又要通过再分配的公共政策来解决先天禀赋和制度因素引发的不平等,以达到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而德沃金只注重起点平等,对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避而不谈,这显然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意蕴。

三、不平等中的平等: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修补

尽管我们认为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中的不平等意蕴比较浓厚,但德沃金自己却比较满意资源平等理论,甚至认为他的“荒岛拍卖”比罗尔斯差别原则中的“无知之幕”设计得更加合理,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更加可靠。因为他认为他的“荒岛拍卖”充分尊重了个体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体现了“个人责任原则”。而在罗尔斯的理论中,初始状态下的人们所在的“无知之幕”是一个彼此之间完全隔离、信息封闭的场所,这样推导出的平等理论是通不过嫉妒检验的。所以,德沃金说“当无知之幕升起时,他们也许会发现资源平等能够比差别原则更好地满足这些原则。”[1](P117)同时,德沃金认为差别原则是以群体标准来衡量分配是否平等,他只是保证了宏观方面的群体之间的分配平等,而没有顾及微观层次的个体之间的平等[7](P14)。而且,差别原则没有考虑抱负、嗜好、职业或者消费差别,没有对天赋引发的不平等进行合理的区分,因而德沃金认为差别原则比他自己提出的“荒岛拍卖”理论稍逊一筹。不仅如此,德沃金对诺齐克自由至上的理论也嗤之以鼻。德沃金赞同诺齐克在分配正义方面“赋予市场以突出的地位”,但是反对诺齐克在社会再分配上“市场只有消极和偶然作用”的观点。德沃金认为,资源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它允许人们的财富存在差异。这样只要是在一个资源平等分配的社会中,一些有钱且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将它的财富投入到政治活动中是正当的,就不应该受到谴责。进一步讲,即使政府通过立法限制社会个体成员在政治中的财富投入,也不可能限制社会个体的人格因素对权力的影响[8]。因此,资源平等意味着承认结果的差异。但是,有学者指出,虽然罗尔斯和德沃金是新自由主义者,但却始终是古典自由主义平等理论的延续冯克利认为,德沃金一般是被归入共同体主义(又译“社群主义”)一派的,但他本人似乎不太愿意为这顶帽子买单,因为通过拍卖取得资源平等以后,他依然接受市场,接受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基本理念(见《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译者的话第3页)。因此,按学界大多数人的观点,德沃金应被归入自由主义的范畴。。最关键的是,德沃金和罗尔斯的平等理论强调一个统一的框架,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异质性重视不够。鉴于政治哲学人文关怀的属性,平等应更多地关切弱势群体的利益,承认弱势群体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平等”,因此,建立在承认差异基础上的平等才更符合实质平等的意蕴。德沃金的观点显然违背了这一道理。他虽然承认少数人的权利,但却没有包含对差异的认同,正如泰勒所言:“平等的现代学说意味着个体在拥有的机遇面前不会遭受任何的差别待遇。在选择开始之前,个体之间一定是可以相互交换位置的;或者所有的差异都是人们选择的结果。”[9](P147)德沃金的资源平等显然没有包含对差异的认同。假如让现有的平等在一个异质的多元社会中运转,那么它将倾向于为整个共同体制造某种单一的文化,并对那些特殊的少数人进行不受欢迎的同化。“这些发展的历史是西方自由主义在20世纪的一个高峰,因为这里有平等的强有力的理想在社群的政治道德中发挥作用——这个平等的观念认为不管种族、性别、宗教、身体残疾与否,每个公民都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享有全面的和平等的参与权——撇开了使彼此隔离和孤立的传统意义上的等级分类。”[9](P137)可见,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带来的一个逻辑结果似乎是一部“无种族歧视的宪法”——废除了所有根据人们的种族或民族来对人们作不同区分的立法[9](P136)。但实际上,少数人的权利是一种特殊人权,要切实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就必须突破普遍的平等理论,实行有差异的平等。可以说,罗尔斯由《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的变化,就体现了罗尔斯已开始看到这种差异,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罗尔斯提到了“理性多元论”,罗尔斯反复写道:这些差异是现代生活一种正常的,实际也是可欲的特征,它是人类多样性的表现,而唯有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力才能克服这种多样性[10](P10)。可见,差异平等看似不平等,实质是平等的,体现了形式不平等中的实质平等。

德沃金将实现平等作为一个国家合法性的标志,也认为平等的关切是政治社会至上的美德——没有这种美德的政府只能是专制的政府,所以,当一国的财富分配像甚至非常繁荣的国家目前的财富状态那样极为不平等时,它的平等关切就是值得怀疑的[2](P190)。可见,维护平等是国家存在的首要价值。那么,作为自由主义者,德沃金是如何看待自由以及自由和平等的关系呢?德沃金认为,“自由与平等之间任何真正的竞争,都是自由必败的竞争”[1](P128)。显然,德沃金主张平等优先于自由,自由与平等不应该存在冲突,即使存在冲突,也是自由服从于平等。这是因为,如果政府不能平等地对待公民和个人,那么这个政府就不是合法的政府。自由虽然具有价值,但对于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说,它不是根本性的价值[11]。因此,平等相对于自由有压倒性的优势,平等才是政府至上的美德。尽管如此,我们对于德沃金资源平等中“无论源于虚拟保险市场的结果是什么,只要它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那么它在道德上就是合理的,在设计社会再分配机制时,就不得考虑这种结果对社会的影响”的观点还是持保守甚至反对态度的。因为,这样的自由分配排除了个人的价值偏好、家庭出身、文化水平和风险偏好程度,以及社会的整体价值偏好、资源稀缺程度和阶层差距对平等的影响,没有承认社会的差异,没有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能保障以女性、残障者、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民族为主的弱势群体的权利,因而从实质上来说,还是有为资产阶级自由竞争和垄断辩护的嫌疑。而要弥合这些裂缝,承认弱势群体权利差异的差异平等观就是不错的选择。现代社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差异的普遍性、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忽视差异而追求绝对的平等,平等只能是建立在差异之上的有差别的“相对平等”。这意味着要对不同性别、年龄、种族、民族、肤色和不同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人的合理差异给予平等的承认。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源大体相当的实质平等。承认差异的实质平等有利于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有利于多中心治理格局的形成,进而推动世界向多极格局的转变。参考文献:

[1]Ronald Dworkin.Sovereign Virtue: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qualit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Ronald Dworkin.Is Democracy Possible Here?Principles for a New Political Debat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

[4]高景柱.资源平等抑或能力平等?——评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6][美]亚历克斯·卡利尼克斯.平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王金玉.论德沃金的平等权[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8]王金玉.德沃金平等权思想之政治平等[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

[9][加]威尔·金里卡.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10][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1]王金玉.德沃金视野中的自由权与平等权[J].人民论坛,2010,(17).责任编辑:张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