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实践探索
2013-04-29石明春
石明春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主体参与意识;自主学习;开
放环境;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成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42—01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只有把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
一、 鼓励自主学习,关注学生感受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独霸课堂,把学生当成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感受。教师充当教学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的教学思想,它突出强调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教师应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下的教学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探究中学习。
二、创造开放环境,提倡自主实践
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为此,在教学预习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大量文字、图片、动画、影音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抑制状态到兴奋状态愉快主动地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创造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即便夹杂一些启发方式,也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意加强了仿写作文训练和想象作文训练教学。
四、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堂上延续到课外。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笛卡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灵活解决问题。
五、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研究表明,学生克服的困难越多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交流、合作、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自己探求知识,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品尝成功的果实。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