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2013-04-29魏红云
魏红云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设计环节;
体验成功;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77—01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在讲授“乘法运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加法题,如“两个5是几?”“三个5是几?”然后提出“100个5是几?”。学生可能试图写出一百个的连加算式。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有没有简便算法呢?然后再告诉学生:“简便算法是有的,它叫乘法运算。从现在开始,就来学习这种简便运算。”这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以作业方式来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这种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设计实践操作环节,深化学生的数学兴趣
动手操作是儿童心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等多种活动,让他们尝到求知的乐趣。操作是认知的基础,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使文本的知识点形象化,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提供支持。例如,为了使学生们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可以让学生亲自裁剪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圆、三角形,比较并且测量各个图形的形状、边长。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总结各个图形的性质,并且说说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感受。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依据其生活经验掌握新知识,它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优化。
三、真切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为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所以學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四、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支持和帮助。积极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是数学教学中的“催化剂”和“润滑剂”。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赖于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情感,设计课堂上的表现方式,使学习内容具有新颖性、趣味性、探究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可操作性。教师要调控、培养自己的教学情感,以快乐、真诚、丰富的情感贯穿于数学教学的课堂内外,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