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拂开数感的面纱

2013-04-29邢玉根

考试·综合 2013年5期
关键词:张纸粒米数数

邢玉根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把(实验版)"课标"的六个关键词扩展为十个,但"数感"都作为首个,只是重新界定为:"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在具体教学中,数感到底是什么,还是十分模糊。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初入学,禀赋各异,再加上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准备和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去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呢?这无异于对教师提出一个极大的挑战。从"新课标"精神出发,我对(人教版)新编写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做了一个预案,主要从"读、做、写、估"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100以内的数"一年级学生在学前班以及家教中已经有认识,特别经过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已有了部分知识的积累。为此,我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出发,大胆整合第四单元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语文写作教学中"总-分-总"的方法来实施。

第一步:从读中感悟数与数的排列

(1) 开火车:一个一个地读1、2、3……99、100。

(a.注意指导读数有困难的学生。b.注重指导几十九到整十数的过度)

(2) 2个2个地读:2、4、6……96、98、100

(3) 5个5个地读:5、10、15……90、95、100

(4) 10个10个地读:10、20、30……90、100

(5) 20个20个地读:20、40、60、80、100

在学生读完(1)时投影出示(如图);

读(2)时把偶数加上"蓝色";

读(3)时把5的倍数加上"黄色";

读(4)时把整十数加上"红色"。

(通过读,先整体初步感知100以内的数)

第二步:动手"数"(做),感知数的组成

一.我们班30个学生分成6个合作小组。我把准备的小棒每组分一捆(其中有的正好100根,有的多几根,有的少几根,目的是盈伏"差余")。请每个组成员合作数出100根小棒(不够的到讲台取,多了送到讲台上)。

A.有一个组是组长一个一个数,成员们轻声数。(动作很慢)

B.有一组5人齐动手,把小棒分成10个一份。(动作很快,多了4根放回讲台)

C.有一组先把一捆分成两个部分,两个人数到50,另三个人数到48没了,上台去了2根)

D.有一组组长要求每人数20根,5份正好100.

E.有一组也是5人动手,他们把小棒分成5根1份,分了19份,结果数数觉得差5根,到讲台上取了5根。

F. 还有一组组长轮圈发小棒,发了20圈多了1根。

同学们在10分钟内基本数结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比一比后发现B组数得最快,也最能清楚表示100根,突显了10个10是100;A组使我们看出100根小棒真多啊!D组也较快,难能可贵的居然能算出5个20是100;E组是根据前面"开火车"的方法数的,5个5个的数到100;C组有创新,先把小棒分成两份,分开数,再两个50相加

.1.

得100;F组和D组相同。

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并可以结合"形"来"演示",从而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

二.下面请每个组按B组的方法10根一捆扎起来。老师报数,你们摆数。怎么摆,才能一下子看出小棒的数?

29(2捆+9根)A组汇报:2个十加9个一是29;

32(3捆+2根)B组汇报:3个十加2个一是32;

32加3根(3捆+5根)C组汇报:32加3根是35;

摆7捆呢?摆10捆呢?D组汇报:7捆是7个十,是70,十捆是10个10,是100;

79(7捆+9根)E组汇报:7个十加9个一是79;

10捆减少3根呢?F组汇报:剩9个十加7个一根是97.

从摆数过程中,发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完成了例1的教学,也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舒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全面、正确、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第三步:"写"巩固生成的"数"

每人发一张纸条,每组抽一个中等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报"例2"及课本33页上"做一做"的数。

1.从35写到42.

2.从88写到94再到100.

3.从56到65再到72

(注意整十时的写法,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的数形成理性的经验过程,对数感的领悟和转化必不可少。

第四步:"估"中培养发展数感

(1) 每个组发10根小棒、10粒米、10颗黄豆、10张纸 。

明示数量,观察每样物品10的份量

(2) 每个组发50根小棒,一小袋50粒米,一小袋50颗黄豆,一沓50张纸

比一比、猜一猜、估一估有多少根小棒?多少粒米?多少顆黄豆?多少张纸?

(3) 每个组发100根小棒,一小袋100粒米,一袋100粒黄豆,一沓100张纸。分别估一估有多少?

同学们看看10根小棒……先胡乱猜,再比一比。第(2)的估错率较高,40、50、60、80、甚至还有100的。第(3)也有错,但正确率明显提高,100根小棒、100颗黄豆六个组都估对了。米和纸分别只有一个组估对。

同学们余兴未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估数有乐趣有挑战,在不知不觉中对"数"有了感悟和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是他们在学前自然建构的,比较模糊,比较肤浅。教师应创设情景鼓励儿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 ,实现"再创造"。

学生已有数感素养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至关重要,但要在学习中得到数感的进一步发展,不是自然生成的,更多学生数感的发展升华仍需要在该内容学习中持续的、富有挑战的实现活动。

预案第一步,目的是整体初步感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通过读培育数感,轻轻拂

.2.

动朦胧的面纱。第(1)次一个一个地读数,学生都能读正确,后面(2)(3)(4)(5)读起来一次比一次更抽象,一次比一次更难,停顿时间就长。为什么呢?原来一个一个地读学生已有经验,

.

读起来是"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后四种必须要有"叠加",要有思考,尽管有"投影"

也不能流畅。读出来也是疑惑丛丛。同学们内心不由得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

预案第二步:一方面起释疑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感知数的组成,初步生成数感,积累一定的数数经验。六个小组不同的数数方式,反映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评比,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数形结合数数是认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孩子们根据形来认数丰富量感。上面的六组的读数方法中,第(1)种是基础性的,要求人人会一一对应数。第(2)种也要求人人都会,在评价中,最认可,是后继教学的基础。其他四种方法需要学生认识、熟悉,这是对将来学习乘除法的盈伏。六种数数方法的典型表象,会很快内化为学生的需要,人人参与数数,感知数的乐趣,达到初拂数感面纱的效果。

预案第三步:通过"写"数,巩固生成的"100以内的数"。形成数感雏形。数的组成从学具操作起步,让学生感受数与物的变化关系,通过"写"数脱离具体的物体进行记忆,这样对学生的记忆是一种有效的支撑。这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是数感感悟理解的过程。

预案第四步:通过猜一猜、估一估提升数感。"估一估"是促进学生数感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实施"估一估",教师要创设平台,让学生进入可实施估计的情景。先给学生10根小棒、10粒米、10颗黄豆、10张纸,使学生手里有一个参照物,有可比性,再估50。出现错误率高,这时数感还没有真正稳定,猜的成分大。最后估100,100根小棒能估出,是因为前面出现过,100颗黄豆能估出,是由于10和50两个参照物很明显,数感强。

尽管四样物品估的有错有对,但经历了这四样物品"100"的数感表象已扎根于学生头脑中。不过教学目的不是这个结果的彰显,而是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估算过程。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学习内容的深入,数感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猜你喜欢

张纸粒米数数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粒米千滴汗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1亿粒米
合理分析正确解题
爱数数的兔十一
10页≠10张
13 亿粒米究竟有多重?
一张纸与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