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校本教材开发
2013-04-29苟东年
苟东年
乡土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比如老房子、古山路、民风民俗、乡音社戏等等,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综合性学习的宝贵资源。
一、文化资源例谈
古建筑、老物件,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文明,犹如深埋地底的宝藏,是语文教学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源,我们不但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可以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在乡间的小巷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开设在家乡的老屋古路边。
以镇原窑洞村落为例,窑洞不仅仅是黄土里的几个洞,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依托。千百年来,镇原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安居乐业的一种文明。窑洞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民居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体现了中国式建筑之美。
走进镇原,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镇原人居住的窑洞,是历史的沉淀,有着古老的历史。早在先周时期,镇原先民就根据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理条件,挖掘不同形式的窑洞,构筑风格各异的庄院为住所。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就会发现不同的审美、科学和历史价值。这些价值就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资源。那些在故土家乡代代相传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后代人应该重视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珍贵材料。
当地的历史及现代名人足以引起学生的自豪,有的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镇原历史上以及现代可谓名人辈出,比如,东汉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东汉末期名将皇甫嵩;镇守西域的武将李恂;治国清明的北魏灵太后。
文化名人展现了镇原深厚的文化底蕴,透射出镇原人民身上的优秀因子。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勤劳俭朴、勤奋好学、敬业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继承,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优秀课程资源。农村初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开发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从而建设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课程。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乡土文化资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农村无比丰富而鲜明的自然、人文资源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开发语文综合性教程的珍贵的资源宝库。
例如,本人任教学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普遍知识面窄,但这里田畴交错,民风古朴,古迹尚存,是一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较为丰富的地方。为此,我带领学生,将语文学习的目光由学校课堂投向家乡美丽的大自然、田园沃野、历史古迹和遗存文物以及父老乡亲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充分挖掘周围的文化资源,把其包含着语文教育资源的乡土文化转化成可研究的话题,引入语文学习中,使周围的乡土资源成为开展学习的课题,这种方式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的精神,取得了喜人效果,也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也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的运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我们必须在透彻领悟课本主要要求和特点的前提下,扬长避短、灵活变通,才有可能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转化为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课本资源宗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对于教材,我们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把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科书统统翻阅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教学宗旨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掌握,人文韵味的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了解;以主题归类、美文品读、活动开展为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把乡土资源初中转化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必须依照这套教材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宗旨,在原有的课本资源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方式。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部分主要由科技类文章组成,内容主题鲜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探究,以《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为主,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探索月球奥秘”为探讨话题,这个探讨对象符合单元学习内容要求,但对相对偏远的农村学生来说科学信息的探究确实是个弱项。
对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单元原有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运用适应农村现状的科技类探究对象来代替,比如“农民按节气从事农事活动蕴含的科学道理探微”等,这个变动没有改变课本探究的主旨内容,又很好地利用了农村学生感兴趣且便于研究的乡土探究对象。此类情况还有很多,它们都可以在把握课本内容主旨的条件下,以课本资源为基础,以单元要求为任务,在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巧妙地渗入适当的符合当地特点的乡土资源。
作者单位:甘肃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74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