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2013-04-29王天成
【摘要】理科双语教育是藏族地区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科研和教学都还在襁褓之中。本文从正确处理文化冲突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正确认识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办学层次局限性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进一步发展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 双语教学 藏区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课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S2413。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24-02
一、引言
藏族人口的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藏语是藏族地区主要的交际工具,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推广使用汉语普通话是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在藏区进行藏汉双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理科基础课程的数学是藏族学生最难学的一门课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教材建设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办学层次局限性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进一步发展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几点对策。
二、高师院校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国内高校中,开展藏汉双语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的是青海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其中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是培养藏汉双语师资的本科院校,是“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西部藏区藏汉理科双语师资培养重点院校”和“全国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项目学校”。其所属的数学系是开展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最早的教学单位,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与探索,已初步构建了适合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了较成熟的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新模式,在教法改革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是藏汉双语理科专业的引领者。2007年12月该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第一批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是第一批440个特色专业中国家急需重点建设的40个专业之一。2009年该专业的“藏汉双语基础数学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该专业教师在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成就如下:
(1)2001年该专业申报的“培养藏汉双语理科师资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编著《汉藏英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数学》、《汉藏英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物理》等词典3部;编著《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初等代数教材教法》、《高等数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初等几何研究》、《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藏文教材14部,这些教材及辅助教材的建设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极大地推动了藏汉双语教材建设的进程,为藏汉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校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过去曾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新的历史时期,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事业要进一步继承和科学发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一)教材建设问题
1.目前藏区,开展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的的几所高校教材编译工作中各自为阵,自行其事,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沟通与协作,出现了重复工作的浪费现象。2.因为藏族人口较少,学理科的学生就更少,这使得出版教材量少成本高,而使用这些已出版教材的周期又很长,不利于教材的更新。3.很多教材编译者往往没有经过教学实践,编译教材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很多译文表达不清、不易理解,影响广大师生使用藏文教材的积极性。4.各个高校匀明显存在对教材建设投入不足的现象,目前藏汉双语教材建设的步伐还没有形成体系。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懈实践,现在对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科学的认识:完全以藏语为主要教学用语,使藏语藏文成为其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工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一类模式”;以汉文为主要教学用语,藏语为辅助用语,使汉语汉文成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工具,藏文作为自己的母语学习文字,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二类模式”。 目前藏区高校藏汉双语数学专业教学中,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甘南师院和四川阿坝民族师专均是“一类模式”积极践行者,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等高校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目前是“二类模式”为主。根据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生源情况和教学资源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三)办学层次局限性问题
目前青海师范大学和西藏大学的藏汉双语数学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项目”资助的专业,其教学模式以后必将在藏区高等教育数学教学中起到表率作用,但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办学层次的制约。目前国内还没有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的硕士点,由于国内高校在招收硕博研究生时严格考核外语程度,但藏区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学校,英语课程虽然在开设,但学生由于要学习三门语言难度较大,在选择时往往只注重了藏文和汉文的学习而忽略英语,因而接受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难得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和知识水平的机会,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师院校进一步发展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藏汉双语教学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民族教育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少数民族人才,这就要求民族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藏汉双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必须全面推进藏族教育的整体改革。
(二)坚持“藏汉双语”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藏区教育的特殊性,课程的设置以基础性和通识性为主。高校数学专业要注重三门数学本科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双语教学,加快其他主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步伐;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有题库,加快考教分离的步伐;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创造性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紧紧把握藏区双语理科师资紧缺,教育及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之现状,根据学校藏汉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我国藏族教育改革的需要,针对藏区民族学生基础教育薄弱之事实,创建独特的分预科、本科两个步骤进行藏汉双语数学人才培养方案。对民族学生采用“低分进,合格出”的原则进行招生,入学后,首先接受一年的预科教育,以便加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新环境下的文化适应能力,转变思维模式,之后,再接受四年的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其间充分体现藏汉双语数学的教学特色。最终实现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藏汉双语数学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的民族中学合格师资目标。另外,在发展现有藏汉双语数学本科师范教育的基础上,主动适应藏区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改造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拓宽学科领域。借助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努力申请本专业硕士点。
(三)编译藏汉双语教材,提高教材质量,实现教材的现代化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遵照将难点分散,减少理论的证明,突出实际应用,由浅入深,由计算到理论,循序渐进的原则编著出版藏文教材,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在教材编译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不同地区、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避免各地区、各学校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教材编译初期,要做好蓝本的审查选定工作,实现教材的可持续性和现代化。
(四)切实加大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双语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问题。培养藏汉双语兼通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乃至整个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高校也不例外。
(五)加强双语教学试验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
双语教育涉及教育、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等诸多领域,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有着跨文化和综合性特点的教育活动。双语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展教学试验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比如藏族地区基础数学教育研究、藏族地区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藏族地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等。
参考文献:
[1]万明钢等.双语教学模式与藏族学生智力、学习成绩关系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05
[2]才果.对青海藏族师范生教学语言兴趣的调查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01,03
[3]才让措.青海藏族教师双语态度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4]王天成.论对民族生进行极限概念教学的解决方案[J].藏族教育,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