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后裔的爱国情怀
2013-04-29闻涛
闻涛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玄同、钱基博、钱可邨、钱正英、钱其琛、钱锺书、钱锺韩、钱令希、钱保功、钱临照、钱君匋、钱济鄂、钱松嵒、钱致榕、钱复……这些出类拔萃的现当代钱氏奇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钱武肃王钱镠。
2013年2月27日,“癸巳元宵杭州钱王祭”仪式在杭州钱王祠隆重举行。上午10点整,随着钟鼓齐鸣,来自海内外的逾千名钱氏后裔汇聚在杭州钱王祠五王殿前,依据史料记载的《元宵祭规条例》仪规,献贡敬香、宣读祭文、合唱《钱王颂》、恭读《钱氏家训》,鞠躬行礼,祭拜钱氏先贤。
钱王后裔遍天下。立志成才、爱国报国是钱氏家风的集中体现。我在20多年对钱氏家族的研究中,越来越认识到,不仅钱镠本人是一位爱国者,其爱国情怀还表现在钱王后裔中。钱镠在《钱氏家训》中明确要求子孙“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天下者国家也,就是说有利于国家的事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由于家训诫后,钱王后裔人才辈出,除了“一诺奖(钱永健)、二外交家(钱其琛、钱复),三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四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锺书、钱玄同、钱穆),五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钱学森、钱伟长、钱正英、钱运录),十八两院院士(钱骥等)”,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叔侄档、兄弟档,如钱基博、钱锺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钱穆、钱伟长叔侄,钱临照、钱令希兄弟,台湾钱纯、钱煦、钱复三兄弟……他们不仅个个都是国家的精英,而且都是爱国者。而在这许许多多钱王后裔的爱国者中,当首推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他用自己的一生报效祖国。
1948年,旧中国解放在望,钱学森准备回国。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共产党员,对钱学森进行审讯。检察官是一个极端反共的家伙,他在一连串例行提问以后,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钱学森略作思考后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是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追问,你说的“中国人民是什么意思?”钱学森答:“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检查官紧逼不放,说:“这四亿五千万人现在分成了两部分,那么我问你,你是忠于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还是忠于在大陆的共产党政权?”钱学森答:“我认为我已经说过我忠于谁的原则了。”钱学森与检查官的这段对话,足以看出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
回国后有一次,钱学森在哈尔滨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时,院长陈赓大将专程从北京赶回哈尔滨接见钱学森。他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原子弹行不行?”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这种铿锵有力的回答,充满着钱学森对中华民族必然崛起的自信。
钱伟长的爱国情怀也是可圈可点的。1931年9月16日,钱伟长到北京进清华大学上学,第三天“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就在那一夜,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学理,当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吴有训问钱伟长:“你为什么一定要学物理呢?从你的试卷来看,学中文或历史不是更合适吗?”钱伟长回答说:“本来我确实喜欢文学,可是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这就是“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钱氏家训》在钱伟长身上的生动体现。
钱伟长夫妇于1990年5月9日专程到临安钱王陵园缅祖。钱老在答一外国记者提问时讲:“中国历史五代十国中,有一个吴越国,在今江浙一带。赵匡胤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北宋时,以武力消灭了八个诸侯国,惟有吴越国没有灭。为什么?当时的吴越国已经非常富庶、发达了。吴越国的钱姓国王,为了使生产力不遭破坏,人民不受涂炭,作出了痛苦而又明智的抉择,取消王位,尊赵匡胤为帝,由此和平统—了中国。”钱伟长还说:“中国北宋流传下来一部《百家姓》,赵钱孙李遍地刘。赵匡胤是帝,所以将赵姓排在第一,但为何将当时是很小的姓氏——钱排在第二呢?这是因为人民拥护钱姓国王和平统一中国的决策,人民愿意和平统一祖国。”
钱基博、钱锺书父子,一个是国学大师,一个是学界泰斗,都是闻名世界的大文豪,而他们更是“身心系国运,浩气贯长虹”、“历经风雨,爱国情怀终生不悔”的爱国者。
钱基博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学习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他在上海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执教时,一再教育学生,不能在思想上被外国人洋化,要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圣约翰大学学生举行集会抗议英日暴行,并升半旗向死难的工人学生志哀。美国校长卜济舫不仅压制学生的爱国行为,并且公然将我国国旗从旗杆上扯下,激起了学生的无比愤慨。在教授会议上,钱基博痛斥卜济舫的这一错误行为,要求他向学生公开道歉。卜济舫态度蛮横,拒不认罪,钱基博遂与一批教师、学生离开该校,在上海大西路建立光华大学。钱基博对学生们说:“校名题作‘光华,就是希望我们以往、现在及未来的所有同学来发扬光大我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
钱锺书先生留学英、法,谙熟西方文化,还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钱锺书在美国讲学,仅凭其操英语的口才,即令四座吃惊。1978年他首次到意大利出席第26届欧洲汉学会,即用意大利语作即兴式的发言,他的意大利语咬音之准、味道之纯,不输其英、法、德语水平。在报告中他随意引意大利文学中许多陌生作家的作品,皆能用意大利语娴熟地背诵出原文,令意大利学者惊叹不已。但他从不以此为傲,打开《槐聚诗存》便可以看到他许多怀念家乡与祖国、凝聚着爱国激情的篇章。1938年,他留学英、法结束时,像他这样杰出的俊彦,当时在英、法找个收入丰厚的工作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此时祖国正处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槐聚诗存·巴黎归国》)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地回到了“忧天将压、避地无之”、“国破堪依、家亡靡托”的故国。
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有的人流亡国外,可是钱锺书偏要留在大陆。杨绛先生后来在《干校六记》中怀着诚挚的感情忆及这件事:“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文革”中,钱锺书受到冲击,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杨绛曾问钱锺书:“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去?”钱锺书毫不犹疑地回答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表现了钱锺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
已故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在我国是妇幼皆知,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语言文字学家、原北大教授钱玄同的大名。钱玄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狂人日记》这篇著名小说,就是钱玄同为《新青年》约稿,一再催促鲁迅写成的。从此,才使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写起小说来。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北京,钱玄同拒绝伪教育部的聘请,不肯出任教授。为了笼络北平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一天日本人想方设法把一封信送到钱玄同手中,邀请钱玄同去怀仁堂开会。钱玄同接到信后当即退给送信人说:“钱玄同回南京去了,没有在家。”后来魏建功要去长沙,钱玄同对他说:“我想请你替我刻一方图章,现在我恢复旧名了—就叫‘钱夏玄同四个字。”充分表现出他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所敬仰。
正是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怀,钱王后裔才涌现出一代代杰出人才。钱伟长“寻根认同,共振中华”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对钱氏家族爱国情怀最确切的诠释。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曾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话,意思是说强盛的家族,过了五代就会退化,可钱王后裔却传世三十五六代仍兴旺不衰,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和西欧诸国,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均有获得较大成就的钱王后裔,真可谓钱王后裔遍世界。钱王后裔奇才迭出,为我国历史上所有帝王后裔中所罕见,这些奇才为国家、为民族,乃至为整个人类的文明与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