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平衡与时机
2013-04-29王萍
王萍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提问,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平衡与时机”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 平衡 时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3-01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解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把握课堂提问的平衡和时机,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平衡与时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研究。
一、深刻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都是教师,而非学生。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通常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然后解析;但是这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定式,有人问的时候才会去思考,而不会主动思考,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相互学习的课堂,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提问方式。
(二)“硬塞式”教学,学生思考时间少。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小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为了赶上课进度,往往上了一堂课后就上另外的新课程,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还未完全消化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个知识点,学生的时间都花在努力接受、理解、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上,独立思考的时间就没有了。学生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偏离答案,而教师急于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答案,没能及时发现学生思考错误的地方,以至于学生的知识理解错误和思维错误没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影响往后的学习。
(三)提问只是形式,不注重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提出问题,但是学生还没深入思考,就让学生来回答,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回答不出或者是回答不正确,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一种打击。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脱离教材实际,问题设置不明确;或是没有正对重点难点设置问题,只停留在极浅的层次;亦或是没有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提问,所提出的问题有些太难、有些太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或是惘然无错,提问后课堂上一片哑然,冷场司空见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提问题时机不对,数量不适。
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茫然、无从思考,费尽心思依然理不出头绪,这样的提问毫无效果。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喜欢从头到尾一问到底,问题数量多却没有切中教材的要害,毫无深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能取得相应效果。
二、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平衡和时机的途径。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应该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研究课文、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所提的问题不在多,而是在于精,好的问题应该是来源于课文而超脱于课文,让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思考。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递进发展,可以灵活地采用引发式提问、疏导式提问、探究式提问、概括式提问等方式,从而使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提问后,还要及时点拨,激发思维,给学生思考的桥梁,降低解答的坡度,让学生思考后接近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调动学生的提问激情,鼓励学生有惑就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提问能反应出学生课文的理解、掌握程度,能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受到鼓励时,自信心会大大增强。教师的适度引导和暗示,帮助学生及时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大胆、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创造自由、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辩,激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将问题引入更深入的阶段,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想象力。学生思维的碰撞,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自由、轻松、有序的课堂上更加的活跃,思维运转速度加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每个热烈交流的学生都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适时适量提问,适时解答。
小学语文课堂上讲授知识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难点、盲点、疑点的地方,教师该因势利导,把握最佳的提问时间,启发学生思维,答题解惑。对学生的疑问耐心解答后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提问的数量要适当,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一般来说,新课前的提问可以设置悬念,把学生快速带入情境,具有启发性;教学中断的提问,能把学生带入自主实践;结尾的提问,能深化学生的思维,检测教学效果。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也不要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要有足够一段时间再去评价学生的答案,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平衡和时机的把握,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好的对策,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从有疑到无疑,这是进步的表现。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解答学生疑惑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耐心详细地解答,适时地追问,更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需要教师不断摸索研究,在实践中掌握。
参考文献:
[1]贾玲玲,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J],考试周刊,2010(57)
[2]郭文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术[J],考试周刊,2012(46)
[3]严大庆,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