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013-04-29钱淑娟
钱淑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学习更是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而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4-02
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而初中语文学习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的责任。而且阅读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的分量,这就导致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首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中国根深蒂固,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上,老师始终占据着主要角色,滔滔不绝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麻木地跟随着老师的步伐,甚至在课堂上呆若木鸡。
其次,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必要,阅读内容的培训更是画蛇添足,语文课堂更是沦为许多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和睡觉的场所。再加上,语文阅读课堂的相对枯燥性,学生缺乏兴趣。面对大段大段的阅读文字,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种现象的产生大大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2.1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有力保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尊重学生提出的疑问。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提早对课文产生一定的熟悉度,进而在正式的课堂上能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预习时,学生能够针对课文提出相应的疑问,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进入课堂,不仅可以发散思维,还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老师也应该充分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寻找恰当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预习,并且要足够重视学生的提问,认真地进行解答,让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在教学的进行中,注重“问题”的设置。好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紧紧跟随老师讲课的节奏。要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除了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还要注意“问题”的明确性和层次性。明确性要求老师的教学语言严谨规范,使学生一直沐浴在语文教学特有的氛围内;层级性则要求老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升华。
第三,提升学生自信,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极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分夸大学习阅读的难度,使学生心生畏惧、望而却步。相反,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理解,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满足感。另外,老师不能机械地将知识和观点传输给学生,要适度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肯定。
第四,开展创意阅读,让学生在对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阅读消化,分析整合,形成探究成果,这是展示学生个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创意阅读的关键环节。由于学生的阅历、个性和情感的不同,对文本的看法不尽相同,要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多读多问。以《杨修之死》为例,讲完之后我让学生看板书反思学习过程,对课文学习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杨修太厉害了。比如他能猜中曹操的所思所想,甚至连曹操的考题都能猜出来。他这么聪明,怎会猜不中曹操杀他之心,落了个客死异乡?《三国》中曹植七步成诗,还用得着杨修教答吗?杨修如此聪明,在吴质事件中怎么没想到捉个正着再向曹操通风报信?曹操有高参谋士一大堆,难道除杨修就没人猜中他的考题?杨修是极聪明之人,怎会看不清形势帮曹植,又怎能不知参与曹氏家族争斗的后果……学生的质疑,有的似乎没什么价值,有的要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弄清前后文之间练习才能解决,但学生的质疑却可使教师体验到有创意的阅读。只有加深对创意阅读的认识,只有通过探究体验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才能拓展阅读思维的空间。
2.2注重阅读题解题方法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比较大的分量,培养学生阅读题的解题方法,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传递书本的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语文阅读题的对象通常是大段的文字,概括了文字的主要内容能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对阅读对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要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比如说提取文章的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提取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为提炼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考试题中,考点往往是对中心思想的考查,此处也是学生拉分的关键环节。因此,培养学生提取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第三,培养学生划分层次的能力有助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划分出合理的层次,能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跟随作者的写作灵感领会文章的内涵,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老师还应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总结概括的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关键词一般都是文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而关键语句常出现在“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中。
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要将考题一一进行解答。面对考题时,学生首先要学会审视题目问的是什么,考查的是学生的哪种能力。然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解答。如答某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应告诉学生首先应分析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和特点,然后告诉学生应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又如答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应告之应该首先弄清楚词语的表面意思,然后联系语境及课文的中心答出其深层意思。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自身的答题思路,而不至于拿到题目时,无所适从。
第三,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阅读题的考查通常是通过简答题的形式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答案不仅要意思明确、语言规范,还要做到言简意赅、通达顺畅。
2.3合理利用课外资源,鼓励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虽然经过教育家的细心甄选,突具代表性,但面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仍然只是沧海一粟。不管是其内容的覆盖性,还是其内容的趣味性都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因此进行广泛地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必要性,这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大部分初中生都比较青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网络时代的兴起,各种网络小说更是呈现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它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阅读资源,但也会产生很多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恶劣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初中生又缺乏相应的甄别能力。一旦接触一些负面的阅读资源,就很容易被其误导,产生错误的思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时,就需要语文老师循循善诱,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老师可以从教科书出发。因为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往往摘自于国内外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教材内容,还能恰当地开拓学生的视界。而且,初中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出自名家之手,教材外有很多著名的评论家对其进行点评和反思,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评论内容全方位的理解教材。其次,老师还应该主动地指导学生阅读。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阅读的类型、阅读的方法以及阅读后的反思。最后,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和学生交流思想。面对学生所阅读的课外材料,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结束语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其考试难度也是难以界定。语文老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阅读课堂的新途径。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开拓课外阅读空间可以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高静. 让创意的花蕾开满阅读的原野——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阅读[J].今日南国.2009.(04).
[2]牟英梅.改革课堂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