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3-04-29赵立东
赵立东
摘要:随着铁路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步入铁路站段基层岗位,他们已逐渐成为推动铁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本文结合新入路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铁路;大学生;培养;探索
近年来,大批大专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进入到铁路基层站段,为铁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他们将成为铁路发展的中流砥柱,如何搞好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使之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是目前铁路基层站段大学生培养的主要课题。
一、新入路大学生的特点
1.头脑不清醒,缺乏对成才之路的认知。现在的铁路大学生,多为80、90后,对铁路基层站段的认知比较浅薄,以为大学生就是坐办公室从事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到现场锻炼只是走过场、摆样子,根本没有做好到现场的准备。到现场后,不能适应基层现场的工作环境,认为作为大学生干一线生产工作太屈才,不是踏踏实实在现场认真学习,了解现场作业,夯实业务基础,而是讲报酬,讲得失,寻找便捷成长途径,脱离了铁路企业大学生成才的正确方向。
2.重理论轻实作,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大多数铁路专业院校仍在采用“以学科教育为主,专业联系职业;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缺乏对大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致使铁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现场实际离得较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就很差。主要表现为: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根本不会,无从下手或没有头绪,程序错乱。
3.随遇而安,缺乏岗位角色的溶入意识。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认真地进行规划,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基层现场的工作环境,怨天尤人,放弃了对更高层次技术岗位的追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躺在原有的知识和学历上“睡大觉”,难以深入钻研。更有甚者,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比较看中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二、大学生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1.基层站段的车间、科室领导对大学生的培养不重视。大学生进入铁路基层站段初期,都是安排大学生去不同的车间、科室见习一至两个月。绝大部分车间、科室领导把见习的大学生视为可以免费使用的劳动力,利用他们的文字功底和电脑应用基础方面的强项,直接安排其在本部门打杂、做秘书,并不安排他们深入现场学习专业技能,致使大学生在见习期间学不到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
2.大学生的培养跟踪机制不健全。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事部门没有对他们指定指导教师,未建立评价追踪机制,不能对大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致使无法对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分析,更谈不上协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大学生的管理使用制度不完善。在对大学生进行岗位分配时,很少考虑专业、能力方面的问题,而是搞一刀切,哪里需要人,就把大学生都放到哪里去,甚至是很偏远的地方。这种状况引发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的不满,导致其情绪低落、工作业绩一般,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三、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到达铁路基层站段后,采用座谈、讲坐、参观等方式,使其对铁路行业的现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激发其作为铁路人的自豪感。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对将来的工作岗位、工资收入进行了解,减少其因主观幻想与实际存在差异而引发的失落感。
2.增加互动和交流,及时调整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身边的典型、榜样做“正能量”引导,使其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用铁路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定、职工教育等管理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与重大事件的讨论与决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关注大学生的工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目前到铁路工作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背井离乡,虽然踌躇满志,但初次踏入社会,不能及时调整适应同事之间的关系,难免会出现“心理断乳期”。因此,要定期与他们进行坐谈、沟通,掌握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成长情况,帮助解决生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4.摒弃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重塑大学生的成才观念。建立健全专业技能奖励制度,对通过相应等级专业操作技能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津贴和待遇,激励大学生注重提高个人技能素质,促使大学生对设备构造、工作原理、运行维护、技术软件等项目进行深入钻研,提升大学生操控设备、管理设备的能力,推动大学生由单一理论型向理论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5.“因岗施教”“因人施教”,多角度实施大学生培养方法。大学生入路后,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测评,按照“专业相通、知识相近、兴趣相似”的原则对非铁路专业的大学生,来实施“回炉再造”。对铁路专业的大学生,倡导他们深入现场、更新思路,使基层专业岗位成为大学生开阔眼界的“工厂”,最大化地激发人才潜能、最优化地搞好人力资源配置。同时,采取横向交流、纵向交流、技术交流、管理交流等形式,使其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结构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工作中要敢于向大学生压担子、提要求、下任务,有针对性地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6.完善大学生的培养跟踪机制
对于大学生的使用和晋升,要有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并引入竞争和绩效评估机制,为具有管理潜质和技术专家潜质的大学生压担子、铺路子,有针对性地将这些“新鲜血液”注入到最需要、最关键的岗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满足其成就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大学生早期培养工作中的责任,对在大学生早期培养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车间、科室领导进行严格考核,为大学生早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铁路企业要想继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只要我们立足铁路发展的需要,立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深挖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资源优势,为其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就必定会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开出一列列驶往春天的人才专列,为促进铁路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立可靠的人才保障体系。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