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暗示指导初中化学教学
2013-04-29徐宜秋
徐宜秋
心理暗示是指人们接受外界或他人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而由客观事件引发的人脑机体活动即为心理暗示作用。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研究表明:一个有效的心理暗示足以改变学生的一切,是教师教学必须采用的一种手段。它可让习惯于日常状态的学生因为一个心理暗示看到更多的希望,追求更高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在顷刻之间逾越原本存在的恐惧和胆怯,进而迸发出改变现状的火花。可见,教学就是要推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完成教学,更要灵活地运用心理效应杠杆,通过师生互动、心灵碰撞,适应学生认知规律,打造“无痕式教育”高效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呢?
一、恰当运用环境暗示,替学生营造一片快乐沃土
环境暗示主要是利用具体环境来实现对学生的暗示,它包括物化环境暗示、艺术环境暗示和心理环境暗示。无论是优美惬意的物化环境的陶冶,还是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乐意、自觉地接受环境暗示信息。
1.物化环境暗示:此时无声胜有声
物化环境暗示是指通过一些实物营造某种场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许多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因此,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若能引发人与环境之间的“共振”,则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境界。例如:挂图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学校购置与教师自制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在学生迈入化学门槛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设计绘制仪器装置平面图,学生完成以后,组织评比,并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用来布置实验室,与温馨整洁的地面、有序摆放的仪器、琳琅满目的化学手抄报、积极奋进的化学家画像交相辉映,给学生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暗示作用的化学学习心理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浓浓氛围。
2.艺术环境暗示:山色空朦雨亦奇
艺术环境暗示是指用艺术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含蓄地、间接地对学生心理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洛扎诺夫认为艺术是最有力的暗示。当学生在享受艺术美时,身心处于松弛状态,而大脑仍处于机敏状态,这种状态特别适宜于人的潜能开发。教师应着力发挥化学潜在的审美功效,创设美的课堂意境。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的现象美、实验装置的流畅美、化学家们的追求美、化学史上的发现美都是可以让学生领略的科学之美,能够引导学生对化学美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再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道出了金的获取方法。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到,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他活不久。”道出了空气的性质。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都能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3.心理环境暗示:蓬门今始为君开
心理学家泊恩海姆发现:凡是来自环境的刺激,是对整个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要素,因为它作用于人的心理,会从多个侧面、多种渠道影响着人们心理,这种立体式信息途径决定了环境暗示的多维性和情境性,而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环境的胁迫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运用心理环境暗示的时候,既要当好一名导演,又要让每个学生做好演员,在活而不乱、分而不散的和谐环境中“演”好每一台戏。例如:在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笔者提醒学生保持安静,强调要用眼睛仔细观察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这就暗示着该实验的现象比较鲜明。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把本来很容易忽视掉的“一屡白烟”这一现象记住。在学习燃烧条件时,笔者提问:如果有人拔打电话“119”,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通常用什么物质来灭火?待学生回答水后,笔者将氧气通到水中,水中白磷立即燃烧,学生非常惊讶,因为在刚才教师的暗示之下,水是用来灭火的,现在竟然水中生火,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中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二、巧妙运用他人暗示,给学生找寻一方灿烂天空
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有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它实现于行为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体态、活动等暗示手段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
1.语言暗示:弦外之音荡涟漪
叶圣陶教诲我们: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但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毋庸置疑,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若用的巧妙,则效果颇佳。例如:在讲评作业时,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点名批评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老师不太喜欢我。”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结果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教师也可以采取书面语言暗示,如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对进步的学生写:“你进步真大”、“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于退步的学生,可以写:“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比这次更好”。通过书面语言暗示,常常产生“蝴蝶效应”。比如学生的作业整洁了,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了,学生更加尊敬老师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因而,教师在书面语言暗示方面,不要怕耽误时间和精力,说不定教师手中的笔还真是一支神奇的魔力棒。
2.体态暗示:于无声处现真情
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育或顿悟教师的教育意图。心理学家马若琳指出:信息传播的总体效果等于7%用词,加38%口头表达,加55%形体语言。就是说,教师除运用语言暗示外,还可运用神态、体态等行为暗示,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特殊信息传递渠道,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愠一嗔都能引起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更易相信所见到的而非听到的事实,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暗示。笔者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努力通过行动做出表率,暗示学生纠正。例如:有学生做完实验不整理就走了,如果简单地当众责罚,往往起不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作用,所以笔者总是亲自整理,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以此暗示学生作出判断,选择行为,次数多了,学生也就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啦。
3.活动暗示: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如能依托学生喜爱的活动平台,则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激活学生内在潜力,实现活动暗示的终极目的。当我们安闲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我们的精力全集中在电影上,并没有有意识地去记忆某一个情节,然而,往往就在这种放松的精神状态中,对电影的情节却产生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心理学家毕希名教授认为,这种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对于开发人的生理潜力却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情境,这种情境的设计与我们通常所采用的直观教学不同,直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是实在的观摩物,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而暗示法设计的情境,是让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定期组织开展化学魔术晚会、化学新年晚会、科技节、小论文竞赛、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心情放松,他们关心的是在活动中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就在无意之中巩固和学习了化学知识。
三、积极发挥自我暗示,为学生打开一扇自信窗户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用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并促成它转化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指出: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比如美国拳王阿里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忘不了说一句“Im the best!”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学生书写方程式缺这漏那是一个通病,这是由于学生书写时,常常缺乏检查意识造成的,一般在教师的提醒下能够改正过来。但考试的时候,没有了教师的提醒,只能依靠自己。几乎每个学生书写时都会忘记标上箭号而被老师打上“血淋淋”的叉,此时学生不妨把这种痛苦扩大化,想象这种疼痛是被利箭所射带来的。因为要记忆的东西经过强烈情感的过滤之后,就会使人记得更深刻、持久。以后,每次书写时,学生就想象成被利箭所伤,这样就会大大降低错误几率。
尽管心理暗示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但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当它和具体的教学行为结合的时候,教师“无心”的心理暗示,能在学生不设防时悄悄地潜入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使教师的暗示真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另外,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故教师要坚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心理暗示会对建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4.
[2] 张景浩.积极心理暗示效应应用个案.教育科学研究,2003(4).
[3] 多湖辉.让内心充满活力——自我暗示技巧.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4] 郭瑞立.超级学习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