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实物在情景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林铃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故居实物油画

林铃

情景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历史场景或状态,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情景教学的模式多样,历史实物即是历史情景教学中的一种。历史实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它承载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也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景反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实物的内涵和外延,将有利于历史教学更有效的开展。

一、欣赏实物、感受情景、构建体系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历史实物,让学生通过对历史实物的分析,寻找其本质特征,然后与相关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分析历史内在联系、掌握历史知识。下面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不困难,但要让学生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将现象系统化、知识阶段化,却并不容易。

当今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对历史线索的清晰建构,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努力尝试着以较简单的方式、语言,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构建体系。但很多时候,知识体系的建构并不是历史现象的简单罗列;一次合适的知识点切入,一个生动的历史情景再现,都将有助于教师轻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与变化有一个更深刻的情感认识,笔者利用历史实物《开国大典》,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不同时段的“比较学习”的情景。

《开国大典》油画是一副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题材作品。但学生却不了解这幅著名的油画曾因时代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作出过多次的修改。于是,《开国大典》油画的曲折命运,成为本课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衔接历史线索、展示历史变革的切入点。1954年,因为“高饶事件”,这幅油画删掉了高岗的画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被打倒,于是画中的刘少奇被抹掉,原本站在他身后的董必武被移前;直到粉碎“四人帮”后,这副油画才被复制还原。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幅油画来创设情景教学。首先,由油画(图1)导入本节课内容,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接着用视频资料介绍油画被修改的相关情况,并由此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这幅油画被修改(图2、图3)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从而使学生对“‘文化大革命造成民主法制破坏的严重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最终从实物情景教学中加深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中,教师可继续利用《开国大典》油画(图4)创设情景,让学生继而思考“油画最终被复制还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过渡自然,也使知识点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构建本节课的历史线索,有利于我们利用历史情景开展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历史思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比较学习,提高情感体验。

二、复制实物、体验情景、理解要点

历史实物情景再现,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不过由于历史学科特点及客观条件所限,很多历史实物我们是很难获得和使用的,不过我们可以人为复制部分历史实物为我所用,而假如这个“人为”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复制历史实物,又将是怎样一种效果呢?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历史实物,认识更加直观,理解更加透彻。

以《文艺复兴》一课为例,我们发现学生对“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难免不够准确和深刻。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要点,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亲手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圣母像》、《大卫》或《最后的晚餐》。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临摹的过程性思考,会很明显地感受作品创作风格及其人文主义的特点。在课堂中,教师还可展示学生临摹的文艺复兴前后不同时期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进行对比,继而让学生发表自己在临摹作品中的感受,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特点和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差异。学生在发言中,通过对比中世纪绘画作品的“宗教色彩浓厚,严肃而神圣”,进而推导出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或《最后的晚餐》,“让人感受到画中的人物真实而栩栩如生,亲切而富有感情”。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会自然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更加重视人体美、人性美,理解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歌颂,对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复制实物式的情景体验教学设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兼顾了学生美术等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提高了学生自主、互助、探究的能力。

三、参观实物,还原情景拓展知识

历史教学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掌握课本知识,应对考试,更要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以史为鉴,进而拓展历史知识。

利用历史实物进行情景再现教学无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历史实物的内涵丰富,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还包括历史人物故居、博物馆,还可以是历史文化遗产地。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分析类似的历史实物,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让他们在最直观的历史情景中去拓展书本中没有的历史知识。

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实物,就故居而言,各地均有不少。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为例,广东中山周边的学校,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历史实物场景——“孙中山故居”。在那里,我们可以对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的伟大一生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了解,理解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革命遗训,从而对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目的、影响有一个更全面的体验。

中学思想史模块的教学相对较为枯燥,但利用历史实物进行情景教学后,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便能很好地感悟历史,也增加了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历史学习的效果。

参观“孙中山故居”,学生除了可以掌握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拓展学习更为丰富的、历史教材中没有的其他历史知识。比如从故居及其陈列品中,他们对近代的民居、服饰、民俗等有了一个更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在故居的纪念馆中,学生通过对丰富资料的阅览,对中国的整个民主革命史有一个更系统的掌握;在故居中通过陆皓东、杨殷纪念展示区,学生可以继续了解“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陆皓东和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著名工运领袖杨殷的革命历程,从而对学生进行了革命情感教育和乡土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驱奉献精神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热爱,可谓一举多得。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和使用丰富的历史实物资源进行情景教学,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方能发现现实的问题和问题的价值,以期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方面有所创新和收获。

猜你喜欢

故居实物油画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一张油画
卫立煌故居
油画《塬下》
油画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岁月长又长》(油画)
魂兮归来返故居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