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启示
2013-04-29吴举宏
吴举宏
课堂教学评价表直接反映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所秉持的教学理念,尤其说明他们关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意义建构。因此,研究他国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会带给我们不少的启示,以利于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并以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改善教学。
一、日本小学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视点
表1 日本小学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视点之比较[1]
1.简要分析
表1将理科、社会科课堂教学评价相互分开,列举了各自的评价视点。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理科教学评价明确划分为学生、教师两个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于提示、扶助、搁置、组织和拓展等。而社会科教学评价则没有将教师和学生划分开来进行考查,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教师行为和责任的考查,因为在评价视点的描述上也有暗含行为主体是教师的指标,如“课桌巡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积极反馈”、“张弛有度”等。②理科教学与社会科教学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方向和侧重方面有所不同,理科教学更加注重实验技能、观察技能,以及推理、类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即突出了培养实验技能、逻辑推理能力等理科教学的特点;而社会科教学更加注重语言表达能力、个性思考能力、资料解读(包括时代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上述能力正是社会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显著特点。不管是理科教学还是社会科教学,除了教学目标指向侧重点不同外,其主要教学理念则是相同的,学习的组织形式都明确为“小组学习”、“班级讨论”等,在学习情绪上都强调“乐此不疲”、“高涨的参与度”、“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自发的班级讨论”等,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方面都强调“畅所欲言”、“自由”、“个性”、“个别化”、“独创性”、“多样性”等,都十分重视“班级氛围”、“班级生态”、“师生态度”的考查和评价。
2.主要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教学评价却是一个瓶颈,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表1,我们大致可见日本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关注点,它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有二。
其一,文理有别的背后是不同学科教学存在着不同的教学追求。教学中学科分野是在社会分工、科学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学校教育为了呼应社会对不同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设置不同课程进行分科教学。虽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程呈现综合化的倾向,但是核心科目仍为分设状态,而不同核心科目的课程目标存在明显差异。如美国小学开设的核心科目中,语言科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能广泛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实现自主表达,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重;社会科目教学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知识,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学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数学科目教学的内容通常包括算术运算、几何、测量、计算器(机)、概率和统计、函数、逻辑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科学科目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掌握科学知识,以利于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为成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培养适当的态度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事实、概念、理论、原则等知识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分类、比较、推理和概括等能力;体育和保健科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保健的原则,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音乐和艺术教育科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由此可见,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存在明确的分工,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关注点必然有所不同。只有通过不同的评价量表对不同学科课堂进行分别考察,尤其需要突出观察不同学科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学状况,才能做出符合学科课程目标的判断。但是,我们现在不少学校、不少地区普遍存在所有课堂共用一张课堂教学评价表的现象,这种“一把尺子量天下”的做法,既漠视不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又无视教学复杂性的存在。因此,分学科、分课型、分主题开展课堂观察和评价是提升课堂教学评价专业性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并透视行为背后的教育意蕴和价值。
其二,文理相通的背后是共同的育人使命和教育原理。在我国,分科教学受到空前质疑,主要是因为分科教学已经畸变为分数教学,从而导致中学过早文理分班、学科被划分为主科和副科、为考试而教、胁迫学生反复训练、育人功能被严重削弱、学生个人尊严和权力被践踏、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忽视等一系列危机的发生。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集中反映为重视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教学的有效性被理解为“考试的有效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日本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变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参与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变革课堂教学。以学生参与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主要包括下列主要视点:①明确教学中教师引导、提示和扶助的职能,严防教师胁迫学生机械训练、采用强制手段控制课堂。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将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班级讨论等作为基本考察内容。③班级自由探讨的氛围、学生积极而高涨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④学生能否进行自由思想、产生独创性的思维?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个别化的处理?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⑤具有学科特点的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应按照不同学科分别认真对待。
二、美国高中课堂观课表
1.简要分析
表2是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高中一张课堂教学观察表,共列举了20个观察项目,并对其中7个项目分别规定了具体观察内容。第1项考察教室物理环境,主要从教室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展示、学生作品的展示等方面进行。第2~5项主要考察教学秩序的规定性,这对于美国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基本保障。第6、8、20项都需要观察者通过自身对课堂实地的观察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性的判断,以画图的形式表达和呈现自己的分析结果,这3张分析判断图分别是师生关系图、教师行动图、学生水平分布图。第7、9项分别考察学生和教师的提问,因此,问题以及问题引发的师生互动交流作为独立的观察指标明确于表格中。第10、14、15、16、17项重在考察教师的教学技能,考察的内容分别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保证所有学生成功的方法、教师的肢体语言、使用幽默的方法。第11项考察课堂构成,课堂教学中导入、复习、知识呈现、指导练习、独立练习、学习评估、学习结束和学习拓展等众多内容都只是作为1个项目,在整个观察体系中的权重与我国通常的课堂教学观课表形成强烈的反差。第12、13项主要考察教学硬件设施,如教学的教材、材料和设备等。第18、19项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如学习效果、学生的行为动作,难能可贵的是观察者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抽样观察。
2.主要启示
表1提供的是日本小学课堂观察的视点,为我们找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表2作为直接应用于课堂观察的工作表,则具体细化了各个观察项目及其相关内容,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
其一,把课堂教学评价当做一项科学实验实实在在地做。研读表2后,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它就是一张实验观察表——教育科学实验观察表,项目明了,内容具体,尤其注重事实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在20个项目中除了第6、8、20项属于间接分析外,其余17个项目都是关于“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的现场发生的事实记录,如教室布置的情况、该学生做了些什么、学生如何发问、教师的提问方法、教师使用了什么材料和设备、教师的肢体语言等,甚至提问的是男生还是女生、前排的学生还是后排的学生都清晰说明。这样的观课表实实在在、具体明了,注重观察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实然状态,观察者使用时容易操作。恰恰相反,我们现在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多为抽象的分析推理,指标过于笼统和概括,如教师专业素养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思维活跃、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等。观察者在使用时难以把握,不少项目的观察结果多半是通过观察者主观臆测得出的,没有实证依据。
其二,注重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20个项目的叙述中观察对象直接是教师的有十几个项目,但是我们仔细解读后发现,这十几个项目的教师行为都是置于服务于学生的地位,而不是控制者、决定者的地位。如第1项关于教室布置的3项内容都是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展示学习内容、学生作品;第9项关于教师提问的5项内容大多指向学生,包括男生/女生、教室一侧的学生、前/后排的学生;第14项关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中明确要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学生的公开反应、隐蔽反应;第15项关于教师如何保证所有学生的成功,更加突出教师的劳动应服务于学生的成功,而且是所有学生的成功;第17项关于教师如何使用幽默,其效果也必然是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才能得出。由此可见,由于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包括知识优势、经验优势、心理优势、身体优势等,要在课堂中真正确立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健康关系,更需要通过评价指标限制和规定教师的行为及其作用,而不是仅仅在评价指标的数量上学生方面占有优势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时应该更加注重指标的内在实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且将教师行为的作用和地位加以如实考察,真正勾画出一张实际的师生、生生关系图。
其三,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在20个项目中关于课堂构成的8项内容仅仅作为1个独立项目加以观察和评价,而导入、复习、知识呈现、指导练习、独立练习、学习评估、学习结束、学习拓展这8项内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我们更加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和进程,更加注重学生练习的得分结果。表2反映了美国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练习的能力、拓展应用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评价是否保证了所有学生的成功,则需要以发展性评价的视角通过考察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彰显、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教育研究,2010(10).
[2] 王林虎.中美课堂观课表的异同.人民教育,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