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013-04-29孔令彪
孔令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思维的源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丰富,变得活跃。教师只有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才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学生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引发注意,激发兴趣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觉得是负担,使大脑皮层在学习时高度兴奋。在这种情况下,所学的内容常常能够迅速而牢固地被学生掌握。为矫正学生因缺乏兴趣而引起的精神涣散、无心向学的现象,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专注力方面下工夫。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课始,学生的兴奋点还在课外活动上,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处在抑制状态,在兴奋转移的关键时刻,应设法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另外,教师还应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语言生动,这些同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学习,减少分心现象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板紧面孔,学生的心理就会感到压抑,因此,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景,作为教师应以自然、亲切、充实的教态表情,持之以恒地以自己的良好感情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融洽的氛围,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且生动的语言往往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只有教师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层次清楚,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幽默风趣,才能使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具体、形象。一堂化学课,如果密度过大,学生就会感到疲乏。一堂课好比演奏一曲乐章,有低缓也应该有高昂,有高潮也应该有低谷。恰当的穿插可以使一堂课保持合理的节奏,疏密相间,有张有弛,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轻松地解决问题。
三、投入情感,激发兴趣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学生对老师有感情,“爱屋及乌”必定不自觉地对你所任的课程产生兴趣,这种自发的学习动力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说教、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现象,大多是由于老师的冷漠,师生没有感情造成的。教师应从情感入手奉献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魅力,勇于积极思考,大胆争辩;感受教师热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为人处世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性格素质的提高。教师给予学生温暖,他们也会与人为善,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比任何说教能产生更大的作用。在平时,我即以情感教育为主,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情况,也经常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在频繁接触中增进师生的了解和感情,形成极强的向心力。教师只有付出爱心,学生才会对你有深厚的感情,化学教学工作就会顺利进行,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竞争合作,激发兴趣
竞争合作是以“学生主体论、愉快学习”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优势互补,竞争激励”为原则。它是一种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的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一人任组长,本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习。竞争合作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它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人际关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而且同学们心理相容,思想易共鸣。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尤其是对化学成绩不好、在竞赛环境下很难成功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使他们感到小组的成功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增强了自信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与方法,要视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让学生爱上学习,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生才能学好化学,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才。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