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骨干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
2013-04-29王发成刘向东
王发成 刘向东
早在1962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中出现了“骨干教师”一词。骨干,词典的定义是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骨干教师是指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且成效显著,在学校承担着较重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对一般教师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引领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优秀教师代表。
诸多研究都认为现实中的骨干教师没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因年龄、性格、兴趣和能力差异,骨干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育方式和工作态度。但是,骨干教师具有共同的、可供他人学习借鉴的典型特征。有研究表明,骨干教师是一个“类”概念,就个体而言,骨干教师常常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课题组依据对《中小学名师成长过程的特征分析》和《教学心理学纲要》等多种文献资料的把握,结合行动研究成果,归纳出骨干教师的基本特征,供同行们参考。
一、崇高的道德品质
骨干教师是具有崇高师德和优良品质的人,其人格魅力与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和社会道德的进步。课题组从对我国中学骨干教师的多项调查与分析中发现,骨干教师一般是有着独立价值、尊严和独特个性的人,是一定区域内最宝贵、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如“国宝教师”霍懋征从教60余载,对学生倾注着全部的爱,她把尊重、热爱、关怀、信任和严格要求有机结合,深受学生爱戴和青年教师的敬重,享誉全国。
二、优良的知识结构
根据现代知识观重新审视骨干教师,课题组发现他们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他们在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和个人生活知识等方面都比一般教师丰富,解决特定领域问题更有效。在陈述性知识方面,骨干教师的知识是以命题结构和图式的形式出现,比一般教师的知识组织得更完整,因而在解决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提取出来,这就导致二者教学能力有明显差异;在程序性知识方面,骨干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练,达到自动化水平,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控制,而这正是一般教师所缺乏的;在策略性知识方面,骨干教师具有良好的策略性知识,而一般教师缺乏或不会使用这类知识。例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况下,相对于课堂中生成的各种意外,骨干教师都能灵活地化解,而且还能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运用到教学中。而一般的教师则缺少这样的应变能力,对于这样超出自己预料之外的意外,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反应缓慢。有的教师为了保持课堂的正常秩序,会对这些意外忽视,甚至于强行中止,让课堂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三、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
由于领导重视、家长信任和众多学生爱戴,骨干教师相对处于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容易形成创新人格。因此,他们更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具有课堂全局观、效率观和效益观,更容易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生命课堂”乃至“魅力课堂”发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骨干教师思想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其稳定性与清晰性都优于一般教师,有着较强的“问题解决”意识、灵活的思维策略和分析问题特征进行联想匹配的能力,能迅速机敏地概括实例或提供实例,并且能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
四、完善的自我监控能力
骨干教师更善于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监控。具体表现为对驾驭整体课堂自信,对学生的需要敏感并能及时关注和积极回应。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关注到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交流、信息反馈、评估学生等诸多方面;能够积极主动地反省和评价,有较强的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能够理性地关注目标达成度,并不断地、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骨干教师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并主动制定行为标准,在接触问题时目标明确,具有计划性,能够实现自我观察、自我矫正和自我强化;能够主动评价并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调整,易产生自我满足感、自豪感等内心体验。
五、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决定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选择及对教学活动的坚持性,还影响教师对教学困难的态度,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能力和成绩的主观判断,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研究证明,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是由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的一个必要条件。骨干教师由于实践知识的丰富,教育经验的积累以及同行教师对其教学风格及其成绩的认可,“受欢迎教师”的角色形象已日益完善。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自豪,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就显示出较强的态势。
总之,骨干教师是改革的先行者,是动力源泉,代表着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其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对现代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具有导向和辐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内容、途径和策略,充分发挥其深刻、持久、稳定而积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