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生人格培养策略
2013-04-29甘保爱
甘保爱
【关键词】绩优生 人格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36-02
许多在初中阶段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老师非常喜欢的绩优生在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并没有保持这种优势或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和成就。原因何在?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对各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后认为,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可见,不凡的人格是引导人们运用知识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初中阶段应注重对绩优生人格的培养。
绩优生的共性表现是学习自觉、勤奋,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其中很多都是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平时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一俊遮百丑,绩优生太多的“光环”掩盖了他们人格中的不完善之处,如由于智力发展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长期处于“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绩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的学生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绩优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业和事业中,没能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为此,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看待绩优生,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其人格不断完善,促其全面发展。
一、引导绩优生立志
一般说来,绩优生智商较高,即使不那么刻苦,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这就往往使一些绩优生自得自满,不求上进。要使这些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班主任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引导学生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让绩优生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使命。
二、激励绩优生超越自我
绩优生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放松自己,不求上进。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如笔者就常对绩优生说:“本来可以得100分,却只得了98分……”平时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以促使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鼓励他们在日常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通过他们对自己“解难”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败的冷静分析,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超越自我。
三、引导绩优生摒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绩优生因成绩突出,经常受到表扬,时间久了,就自傲自负,觉得自己优于别人,是周围人的主宰,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为了帮助绩优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教师应及时给予疏导与矫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顺境时,要防止其心理上的过分庆幸;当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进步时,要防止其心理上的过分自信;当学生在耀眼的光环下,要防止其心理错位。总之,教师对绩优生的激励必须适度,甚至要适当“泼点冷水降降温”,促使绩优生从盲目的自信自满中清醒过来,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同时要对绩优生加强感恩教育,使他们在成功之时不能淡忘同学的帮助、师长的教诲、集体的温馨、家长的期望以及社会的关怀。
四、培养绩优生的合作意识
未来社会呼唤竞争,但更呼唤合作,强调依靠集体的智慧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片面强调重视个体。有的绩优生集体意识比较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班级的事不愿多管多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绩优生要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学会与人合作。比如通过拔河比赛、接力赛、班级篮球赛等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意识到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胜的。借此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鼓励他们和谐融入集体,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教育他们多为班级做贡献。在遵守纪律方面,绩优生作为班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同学的典范。在班级管理上,要求班干之间要团结协作,带领大家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和学习困难的同学结成互助伙伴,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让他们从正确看待自己和正确评价他人到尊重他人,并通过帮助他人进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对集体的热爱和与人合作的热情。
五、训练绩优生的受挫心理
许多绩优生很少品尝到失败和挫折,所以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一旦遇到打击往往情绪低落,表现得非常脆弱。他们喜欢听别人赞赏自己,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面对别人的表扬总是趾高气昂,沾沾自喜;面对别人的批评总是不屑一顾,表现得不耐烦。偶尔一次考试考差了,便会赌气,听不得周围人的批评,认为那是恶意伤害;有的绩优生会因为经受不起挫折或打击,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一蹶不振,影响了前途。而一个人走上社会后,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难以应对各种困难,更难以成功和成才。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所造成的人格、心理上的缺陷往往使绩优生成为“庸才”。因此,在初中阶段应注重对绩优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多给绩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让他们有一定的耐挫力。对绩优生犯错误切不可迁就,应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绩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同时可通过开展名人故事会等活动,教育他们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正确对待成绩或挫折。
六、培养绩优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鼓励绩优生有不同想法,应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尽管教育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反思现在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很多还是接受性教学、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维处于开放状态,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自己析疑、解疑,提出突破常规的真知灼见,让学生勇于做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而不只是接受者,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敢于挑战书本,挑战权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这样培养出来的绩优生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七、对绩优生平等相待
对待绩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也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绩优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教师在看到绩优生优点的同时,还需看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特别要善于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绩优生,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认真地指导,要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只有拥有完善的人格,绩优生才能发挥优势,运用知识和头脑不断走向成功。绩优生需要理解和关怀,更需要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作为教师,决不可只顾成绩,还应针对绩优生人格中的不完善之处,及时采取相应策略,有的放矢地加以纠正和培养,使之趋于完善,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