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项全能的比赛看音乐教育的钢琴改革

2013-04-29李德方

教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李德方

[摘 要] 通过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音乐教育五项全能比赛,看到各地参赛选手的水平正在逐步地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探索还落后于大纲的教学目标。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钢琴表演专业不同,本文将从钢琴教学定位、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课程体系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5-0086-03

2012年,由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大赛在杭州圆满落幕。通过比赛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参赛选手的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参赛学校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其对《教育规范纲要》的指导性作用越来越明晰。在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时间里,钢琴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但作为培养多层次全面发展的师范类钢琴教育,目标的确立与成绩的取得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成为新时期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几年五项全能的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使教师对钢琴艺术的认知及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规范纲要》中指出要“改革当前目标单一、过程僵化、公式机械的培养模式”,也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1]。

1 钢琴教学的定位

钢琴课程是师范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不同于钢琴专业培养演奏人才的方向,师范特色的钢琴教学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首要前提。

1.1 特色定位

第七届五项全能比赛规则的制定,使教师对钢琴教改的思路越发明晰,普及推广教育势在必行。师范生源来自于各类学校,学生钢琴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不排除有极少数的优秀生具备较好的独奏表演能力,但师范培养的专业目标与钢琴专业的精英式教育不同,师范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钢琴演奏家,而是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弹奏能力、了解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能够把握不同作曲家的演奏风格、具备一定的钢琴教学能力、能为歌曲和器乐曲配伴奏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通过五项全能的比赛,笔者看到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演奏能力及技术技巧的培训,更应注重综合能力即钢琴教学和伴奏能力的培养。其中歌曲伴奏弹唱与即兴伴奏更是师范教学的重点与特色。

1.2 加强基础的训练

基础训练是一个系统的、浩繁的、枯燥的、漫长的积累过程,每天都要拿出一定时间,严抓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的变体基本功与触键练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

从一年一度的招生考试到第七届五项全能的全国比赛,不难看出这样一种情况:有些钢琴选手一味追求高难度曲目,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导致演奏作品基石不牢,表达不够完美顺畅。究其原因,有些同学对基础训练的认知不屑一顾,认为只要弹好乐曲就可以大功告成。还有些同学对基础训练的认知模糊不清,认为基础训练可有可无,又不是钢琴专业演奏,没有必要下大工夫来进行练习,盲目追求“高、大、难”所带来的高分成绩,客观上造成了师范是业余的表象。殊不知,虽然培养方向不同,定位目标也有差异,但必须明确一个目标,即基础是成功的保障。更何况,很多课程如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更是基础训练的深入与提升。

1.3 提高基本演奏技能

钢琴弹奏基本技能是演奏水平综合提升的基础。通过五项全能的比赛,笔者发现有些选手对很多基本技能,如乐句的划分、顿音、跳音触键的细微变化、节奏、风格的把握等,没有足够的重视,或是视而不见,这就难以达到对作品全面透彻的表述和完整准确的把握。所以,每个学期都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各种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如车尔尼和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莫扎特的奏鸣曲、舒伯特的即兴曲等等,使学生具备演奏不同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派时期、现代派时期)、不同风格钢琴表演的能力,具备正确的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基本演奏技能既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弹好歌曲伴奏与弹唱的技术必需。

1.4 创新意识的培养

过去的钢琴课教学大多是“师傅带徒弟”,属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有些学生拿到新曲子后,只会唯书是从、唯师是从,造成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与见解,从而禁锢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教授正确的、基础的音乐语汇与弹奏技巧。比如,在教授肖邦的前奏曲《雨滴》时,要详细讲述肖邦丰富的技术创作手法与情感表现,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整地表达作品的美好和独特的音乐意境;其次,运用多媒体工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多听一些不同演奏家的弹奏来引导学生对艺术进行构思和二度创作,尤其是对学生直觉的特性与与众不同的发挥,应更加珍惜。有的同学在演奏时并没有完全演奏成诗意般的清新与宁静,而是充满了理性的诗意,这反而让人感受到其对作品思维方式颇为男性化的演奏。虽然创作的构思不是非常贴切,但学生的用脑思考与创新意识弥足珍贵,应加以扶持和爱护,这样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必须在继承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力求开创新局面,以满足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 教学内容的拓展

现阶段音乐教师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多层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需要,教学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的、发展的观点来拓展教学内容。

2.1 加强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的训练

无论是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老师,还是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音乐活动,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的训练都是加强学习不可或缺的技能与手段。

透过五项全能的比赛笔者看到有些同学在弹唱与即兴时,“弹”、“唱”相互脱节,配合不够默契,和声织体的编配语言贫乏,不够精准。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于钢琴作曲与声乐之间,作为师范特色的独立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规律、逻辑和特点。对于学生而言既要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还应具备作曲和声的编配能力,同时,对声乐的表演与演唱也应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了解并适应这一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对基础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在教学思路上对相关学科的教学应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在布置施光南谱曲的《漓江谣》时,钢琴课程就可以适当的辅以凯斯勒的第12首练习曲来加强左手琶音的弹奏练习。同时,在即兴伴奏上,对学生进行琶音伴奏音型的训练与提高,使学生在具有独唱独奏表演技能的同时,兼备弹唱与即兴的能力。

2.2 教材内容的扩充

为使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目标出发,对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材的拓展延伸势在必行。受钢琴弹奏技艺及基础音乐需求的局限,高师钢琴教材大部分都以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的作曲家的独奏作品为主,其只注重了深度和难度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钢琴教材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工具,在教材设计上,要兼具逻辑性与创造性、普及性与时代性。在内容与曲目的选择与安排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尽可能的留有发挥创造的空间。曲目难度不一定要很高,如:正谱的歌曲伴奏、流行歌曲的编排、地域性、民族性的中国作品的插入,包括21世纪近现代作曲家勋伯格、拉威尔、科普兰、梅西安、卡巴列夫斯基等的代表性作品都可适当的加以扩充与延伸,同时再适当增加一些四手联弹、双钢琴以及其他重奏作品的教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范畴[2]。

2.3 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的扩展

为丰富钢琴艺术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和整合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在加强技术练习和音乐感觉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深其对音乐整体与个体能力的把握,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尤其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是他们非常欠缺的,所以从教学形式上看,适当加入一些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协奏曲以及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作品的课程练习也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

3 课程体系的安排

为顺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更富于科学性和全面性的高师课程结构框架,有必要拓展和增加教育理念的思路和理论。

3.1 加强钢琴理论教法的学习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能弹还要会教。但是,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走入社会后往往缺乏从教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在上学时忽视从教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3]。因此,调整相应的教学结构,引入钢琴理论教法的课题,探索新的钢琴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引导学生把握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进而全面而深入的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演奏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为今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钢琴教学法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钢琴教学方法,培养实际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需求。

3.2 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在五项全能的比赛过程中发现,有的选手在演奏中过于注重个人情感的发挥,而忽视乐曲本身的风格特征;有的选手又严格按照乐曲的表情记号来处理演奏,从而失去了独立理解音乐的能力。这除了反映出学生对作品理解过于单一、不够深刻外,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眼界还不够开阔,感悟和把握音乐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增加钢琴艺术史和作品赏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多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与知识,获取相关研究文献与资料。通过史学与赏析的授课,使学生能够突破自身水平所带来的限制和钢琴授课的单一性,从而加深对钢琴艺术的了解,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4]。

3.3 授课形式的发展与转变

针对高校扩招而引起的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有必要对原来的“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加以行之有效的发展与整合[5]。对钢琴副项的学生要在符合钢琴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小组课、集体课的教学机制,使学生在技术和艺术的层面上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彼此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全面和深入的优化解决。

对钢琴主项学生的授课方式,天津音乐学院推出了“1+2+1+”的课程体系。即一周单一专业课、一周双人小组课、再一周单一专业课、最后一周集体共同课。在单一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而在小组课与“”课程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和研究,要在不同的多元化教学过程中讲授不同的知识与理论,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总结经验、学习知识。新授课体系中集体课的示范教学与经验交流,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技艺水平和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贵仁司长曾经说:“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师范培养的人才素质决定了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我们举办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竞赛的目的就是以此为契机,推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音乐师资,更好的为国民音乐教育服务。”教师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努力提升音乐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创新人才继续探索与进取。

参考文献

[1]王瑜.基于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发展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9,(15):77-78.

[2]林卫华.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中国校外教育,2012,(3):168.

[3]鲁学全.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剧作家,2007,(3):121-122.

[4]陈国红.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教学方法的探索[J].艺术教育,2009,(2):65-66.

[5]马棠华,李清涛.《钢琴教学法》教学初探[J].钢琴艺术, 2007,(1):46-47.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