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种技能,让学生爱上散文

2013-04-29赵红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表演辨析朗读

赵红

摘 要:散文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需要理解、感悟的东西太多,而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以及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这类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对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有了几点感悟:一、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助学生悟思想内容的催化剂;二、切合实际的辨词析句是诱学生赏语言魅力的助燃剂;三、惟妙惟肖的表演是激学生爱散文阅读的兴奋剂。

关键词:初中;现代散文;朗读;辨析;表演

散文是人类面对自然、面对人生的一种细腻、真挚的感情流露,它往往融写景、状物、抒情、析理于一体,是人类对生活领悟的一种浓缩。这类文章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需要理解、感悟的东西太多,而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以及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这类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然而现代散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所处的地位却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本人对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有了几点感悟:

一、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助学生悟思想内容的催化剂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是一大缺憾。朗读是散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武器,动情的朗读是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催化剂。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在作范读前,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读,分辨老师朗读各段的语调以及用这种语调朗读的原因。接着我开始了动情的朗读。在我时而急切、时而惊喜、时而轻松、时而欢快、又时而激越的语调中,学生深深沉浸在每一幅优美的画面中。在我读完文章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用说,我知道我动情的朗读已经深深打动了学生,课堂上呈现了空前的激动:有的说,老师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语调有些低沉、又有些急促,可见是因为盼春着急心情的流露;有的说,老师在读描写小草的段落时语调较为轻松,因为人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心情极为惬意……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听读感受。从他们的发言中,已经体现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做朗读训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所悟。课堂的另一个高潮又迭起。无须多言,动情的朗读,促成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散文的喜爱。

二、切合实际的辨词析句是诱学生赏语言魅力的助燃剂

有专家就提出: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要想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语文老师就要具备辩词析句的能力。而这里的辨词析句又不能太专业,太高深,只有将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曾经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仲樑老先生亲自执教的沪版初一语文教材的《百合花开》一课,从中深受启发。他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进行了精彩的赏读:首先是品读“终于”,教师问:什么是“终于”?要实现“终于”的结果经历了哪些过程?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释“终于”: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之后获得了成功。老师接着又让学生根据课文梳理百合在实现开花的结果所经历的过程:首先是酝酿——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要开花”。第二步是努力——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胸。然后是等待——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这样以后出现的一种结果就是“终于”。教师又挑选了两组关联词让学生进行赏读:即使……还……,纵然……也……。这是杂草和蜂雀鸟蝶劝阻百合放弃努力时所说的话。两组关联词意思一样,可为什么作者要让杂草说“即使……还……”而让蜂蝶鸟雀说“纵然……也……”?学生愕然,老师接着引导:两组关联词的区别在于一是口语,一是书面语。口语是一般人都会说的,文盲,身份低微的人是不会说书面语的。学生恍然大悟,听课老师也茅塞顿开:是啊,杂草终日就在悬崖上,坐井观天,见识浅薄,当然只会说“即使……还……”,而蜂蝶鸟雀终日徜徉于空中,视野开阔,见识广博,自然要说“纵然……也……”了。这样的散文教学课堂充满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谁能不被深深吸引呢?

于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将辨词析句与生活紧密联系,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抓住“黑布”“深青布”和“蹒跚”几个词做赏读:我提示学生作者在对父亲进行衣着描写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服饰的颜色,而且是这种令人窒息的阴暗色彩?学生立刻联系生活体验得到了答案,因为家中亲人去世,是不适宜穿亮丽的服装的。而文中的父亲也遭遇了亲人离世的打击,可见其心情是极为悲伤的。再读“蹒跚”,又有怎样的效果呢?学生根据文本得出答案:父亲身体笨重,腿脚不灵便。父亲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爬月台买橘子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一时之间,我感到:这样联系生活的辨词析句已经深深让学生爱上了散文阅读。

三、惟妙惟肖的表演是激学生爱散文阅读的兴奋剂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和注重体验与感悟的理念,许多教师乐于选择凸现学生主体而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而课堂表演就是受到追捧的形式之一。课堂表演的作用很多,如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词句、再现文本情节、体验文本中人物情感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游戏,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将文本中抽象的文字化为惟妙惟肖的表象,并作演绎,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两眼放光,充满乐趣。

曾观摩过一堂《春》的教学。执教者性情活泼、开朗,记得在教学“迎春图”片段时,她让学生起立,跟她一起做舒活筋骨的运动。接着又让学生模仿人们在冬天行走的动作。通过表演,学生激情满怀,同时还强烈感受到了文章流露的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背影》时,我也尝试了这一手段。我让学生模仿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要求他们准确演绎“攀”“缩”和“倾”。表演之后,我以记者身份对他们作采访,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有两种:一是感觉较轻松,一是有些费力。我接着追问:感觉较轻松的同学是因为什么?感觉有些费力的同学又是因为什么?文中父亲的这个背影为何能让我一个大男人都禁不住流泪了?这下,同学们可来劲了:感觉轻松的同学说道,我们不像文中父亲那样肥胖,那样笨重,我们很年轻,很灵巧。感觉有些费力的同学则说,我们缺乏锻炼,臂力差,不灵活,和文中的父亲有几分相似。大家经过表演,再联系前文,终于悟出:父亲的背影之所以如此感人,那是因为这个背影是在父亲心情极悲伤、身子极肥胖、动作极笨重的情况下留下的,他明明可以不去,可却坚持去。这个背影蕴含了多么强烈而真挚的父爱,怎能不叫“我”感动落泪?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舞台,尤其是较为含蓄、抽象的散文教学。上文论及的三个方面实际上都是以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将散文阅读深入人心,作为教者,必须善于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两者的有机结合,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热情,让他们充分领略散文的魅力,并从此爱上散文。

参考文献:

赵静.中学语文作业有效性分析问题与对策.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表演辨析朗读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