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课程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

2013-04-29薛克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高效课堂

薛克荣

【内容摘要】2011年是高邮市高效课堂推进年,但是农村初中的现状让人不如意,教师是老的老,少的少,工作态度是懒的懒,怠的怠,还谈何建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建设,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源泉。教师的课程能力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化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思想基础,加强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动力机制,引领自主发展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课程能力 高效课堂 农村初中

2010年师高邮市高效课堂建设年,2011年是高邮市高效课堂推进年。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度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但是我们看看农村初中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

现状一:农村初中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的气氛不活跃。

现状二:农村初中教师的现状是老的老,小的小;工作态度是懒的懒,怠的怠。年轻的优质教师大都被调到城区,即使有点能力的教师总是借口没好的学生,如何比教学质量而懈怠自己的工作,工作激情没有。

现状三:扬州市要求大力打造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看看农村初中常态课下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讲得多,学生动的少;即使有讨论,大多数的讨论是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讨论大多数是无效的;学习杜郎口,教室的课桌摆放有了变化,但教师的课堂只是“新瓶装旧酒”。

我想课堂要尽可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高效课堂建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课程能力就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元素。只有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了,有了工作激情,才会积极投身到课改中,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源泉。

一、教师课程能力的特点

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教师各个方面素养的有机统一体,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往往将教师排除在课程之外,教师仅仅充当教书的角色,导致教师缺乏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是一种动态的教育现象,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

(一)层次性

对于不同学科和不同阶段的教师而言,教师的课程能力的构成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教师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客观条件以及自身的主观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教师在思想、文化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分工和任务的不同,对课程能力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别。

(二)多样性

教师课程能力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课程能力的组成部分是不确定的,例如张立新、魏青云认为教师课程能力指能可以观察到的技术、技巧之类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品、知识准备和课程技能三个要素;耿秀丽认为教师课程能力包括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朱超华认为课程能力是由课程决策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六个方面构成;吴惠青、刘迎春认为,教师课程能力应该划分为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和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等三个相互关联部分,因此教师的课程能力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三)动态性

教师的课程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的课程能力的结构一旦形成,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但教师的课程能力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会依据一定的条件而变化,它是永远处于流动的状态。在这种动态中教师的课程能力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升。虽然有时教师并不是有意识地付之于努力,但作为一个不断追求新知、上进的教师群体,在其学习中、实践中、研究中,自身的课程能力处于不断地发展、探究和转变的过程。而且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没有终点,但有一定的趋向性,它总是要与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相适应。

(四)实践性

教师课程能力是一种行为过程,教师的某些能力是一种天赋,但教师的课程能力则是在后天的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教师课程能力的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课程活动实践经验的积累,课程活动是形成教师课程能力的基本途径,而教师课程能力也要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课程能力与教师的课程活动密切相关,既要在课程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又要通过课程活动来表现、实现和确证。

二、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思想基础

传统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一味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程计划的机械执行者,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会很薄弱,教师很难发现课程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解决,从而很难打造高效课堂。而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权力和责任,但是教师如果没有课程问题意识,很难将责任意识变成责任行为和行动,发展其课程能力也就成了空谈。强化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是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思想基础,课程问题其实也是实践问题,而实践问题离不开课程实践者。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对课程改革采取消极的态度,其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归结起来有以下五类:习惯的惰性、知识的缺失、利益的担忧、体制的滞后。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课程的意识,那他不会注意到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即使缺乏课程开发的适宜环境,也应该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这是教师专业素质里的核心内容。因此唤醒和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不仅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课程实践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农村初中由于生源大量流失,学校的公用经费很少,很多教师出去学习接触专家、名家的机会几乎是零;学校也不会请名师、请专家来讲学,那么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提升农村初中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作为一种行动研究,以本校为基地,以本校的教师为研究主题,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成功的经验作为研究对象,校本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学、研一体化,运用理论来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师自由地阐述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研讨,总结教学经验。因此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动力机制

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提升自身能力的必要条件。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断地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创新、反思再教设计;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知识体系学科领域处反思,这样教师就是有意识地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我完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这不仅能够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更能够完善课程本身,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撰写教学日志,教学心得,一课一得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地重构自己的课程能力。

(四)引领自主发展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根本途径

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教师会自觉承担课程能力发展的责任,将自身专业的发展视为一种需要,有意识地将自己当前的能力现状和当前高效课堂减建设的要求相比照,并自觉调节、监控自身能力发展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要学会根据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与欠缺,自主确定三年发展规划,设计提升发展途径,学会利用学习资源,寻找学习机会,并不断审视、反思、改进自身的发展,使教师成为自己课程能力提升的主人。这是实现教师课程能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之,课程是构建学生知识、情感和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而教师则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决定性的力量,在课程变革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学,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良好的课程能力是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动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课程能力,以课程能力为支撑,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魏青云. 发展教师课程能力[J]. 上海教育半月刊,2004,(11).

[2] 赵文平. 教师课程能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 江西教育科研,2007,(2).

[3] 吴惠青、刘迎春. 论教师课程能力[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5] 朱超华. 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04,(6).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高效课堂
浅谈温州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现状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