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让课堂更有内涵
2013-04-29李岩
李岩
摘 要:在科学课堂上,有的学生讨论活跃,回答问题踊跃,课堂呈现出热闹、华丽的课堂景象。有的学生埋头思考,回答机械,课堂呈现出冷清、单调的课堂景象。这些景象值得教师思考:这种热闹和冷清真的有效率吗?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需要的是内心的热闹和思维的冷清。
关键词:热闹;冷清;创意
创意教学是根据现代教学论的一般原理构建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塑造创新品格,形成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一种策略和教学操作方法。
热闹的课堂
曾几何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有分组讨论或做实验,教室的气氛就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群情激昂,没有哪个学科敢与之争锋。我们对此曾相当满足,认为我们的科学教学是如此的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此的高涨,师生互动是如此的融洽。
我曾经听过一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油菜花开了》,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很好听的歌,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歌曲唱的是哪种花?(放歌曲《油菜花》)
生:油菜花。
师:你能画出它的样子吗?
生:画油菜花(人声鼎沸)。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油菜花的美景。(放油菜花的图片,停在一株油菜花上)
师:比较一下,你刚才画的对吗?把不准确的部分修改过来,好吗?
生:修改刚刚画的图画。(群情激昂)
这样的安排,老师是精心设计的。歌曲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画油菜花和修改图画来初步认识油菜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老师备课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油菜花,有的见过也没有注意过,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是瞎画的。老师费了老大的力气后,学生认识油菜花了吗?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闹,采用了多种形式。仔细想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有创意,油菜花的画和图片能代替生活中的油菜花吗?答案是否定的。创意的课堂绝不是简单的热闹。
设计让创意课堂不是简单的热闹
是不是创意的课堂就不能热热闹闹呢?我想不是。那我们这节课该怎么准备呢?我们应该利用春游或周末让他们去看真正的油菜花,让他们观察油菜花生活的环境,每朵花的美丽;感受油菜花独特的香气,油菜花盛开的美景。画下他们看到的景色,拍下他们感兴趣的画面。写下他们的发现和问题,还可以向当地的群众寻找答案。当我们再上课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会出乎你的意料,他们个个都积极表现自己,想告诉同学和老师他的发现。他们会发现:“油菜花有四片花瓣”,“他们的花蕊有两种”,“花瓣的下面还有东西支撑着”。他们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他们会问:“油菜花的花为什么那么多?”“油菜花的香味是花瓣发出的吗?”“油菜花的生长有什么要求吗?”这样的课堂很热闹,但那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热闹,是学生自己要的热闹。
冷清的课堂
也有人认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常用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教师提问之后,要等待学生静静地思考。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悟,让学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质,方能举一反三。所以课堂应该是安静的,应该是冷冷清清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考的。
在《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中,有老师这样设计“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一节电池,两个小灯座,4根导线,你能连接出两种不同的电路吗?
师:你们准备连接怎样的电路(串联和并联)。
生:实验。
师:两种连接方法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各有什么特征?
生:(回答略)
师:解释原因。在恒定的电压下,小灯泡串联时,电阻大,通过的电流小,所以不亮;并联时,电阻小,通过的电流大,所以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但简单的设计让课堂显得太冷清,学生没有积极性。当老师说“现在老师给大家一节电池,两个小灯座,4根导线,你能连接出两种不同的电路吗?”学生根本就不想连接,甚至想老师真是无聊。当老师说你们准备连接怎样的电路,所有学生不用思考,异口同声地回答“串联和并联”,当老师解释过原因后,学生会明白吗?我想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把这一切都忘了。创意的课堂绝不是简单的冷清。
生活是创意课堂的源泉
要想我们的科学课不再冷冷清清,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的价值。《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路灯和教室里的电路连接,让他们动手做出不一样的连接,并寻找他们的区别。科学课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产生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的共进共长。教学的展开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就会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课堂教学中的创意,会使其更有内涵、更有品味。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