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让幼儿“动”起来

2013-04-29高莉

新课程·上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层次主题区域活动

高莉

摘 要: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层次;主题;适宜

一、让材料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材料的主题性

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如,结合《秋天的画报》这一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幼儿提供大量落叶,如梧桐叶、枫叶、玉兰叶等,让幼儿通过在区域里的分类、填表等活动,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科学领域发展的目的。在美术区域内利用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落叶制作树叶拼贴画,达到感受秋天季节特征的目标,在语言区域内,摆放有关秋天的书籍和画报等,让幼儿通过书籍阅读、讨论等活动,达到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秋天的季节特征的目标。

二、让材料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适宜性

提供材料的时机要适宜。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我们最好多提供一些高结构的材料;而对大年龄的幼儿来说,低结构的材料更为适宜。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三、让材料适合幼儿的不断发展特点——材料的探究性

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四、让材料启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材料的动态性

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将活动中要使用的材料随意摆放。很多材料并不是拿来就用,在使用前都会经过教师再加工。

以上是本人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一点认识和简单看法,科学的创设材料,能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间!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机械新村幼儿园)

猜你喜欢

层次主题区域活动
康德“德性”概念的三个层次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明意图分层次重变式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品三口而知味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