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制约农村学校自主教育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2013-04-29万霞
万霞
摘 要:在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农村学校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作为贫困县的郧西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行自主教育改革,教师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自觉学习自主教育理论并在课堂中践行以“小组合作+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小组合作;因素;自主教育
在“小组合作+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中,存在着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推进过程缓慢,如何破解“不平衡、推进慢”的难题,值得思考。
一、制约农村学校自主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教师,从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认为制约和阻碍自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因素有四:
1.教师理念的缺失。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重知识与能力,轻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念的缺失带来的是方法与自觉性的缺失。
2.对学生信任的缺失。有些老师对学生不放心,担心实施自主教育“影响课程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不愿意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与展示,因而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地位,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传统思维定势的“惯性作用”。很多老师认为传统教学方式“省时省力”,以小组自主合作性学习“耗时耗力”,使学生得不到自主学习体验和能力提高。
4.缺乏有效的组织能力。运用小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课堂中能“放得开、收得拢”,教师应是真正的“牧者”,而有些老师不能做好“牧者”的角色。
除上述原因外,也还存在少数学校在推进过程中力度不够、措施不硬、缺乏正确引导因素等。
二、推进自主教育改革应该采取的对策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因此,为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学校自主教育不利因素,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实抓好。
1.抓理念更新,促教师行为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心动才有行动,让老师对自主教育心动了,也就有自觉落实自主教育改革的行动。抓理念更新就必须抓理论学习,要通过组织老师学习《湖北教育》《中国教师报》以及领导讲话等,写学习笔记、体会和反思,并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运用和反思提高。
2.抓模式引导,促课堂学导落实。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在自主教育课堂“以探究与体验性的自主学习—以对话与互助为主的合作性学习—以班级展现与分享的展示性学习—以深化与拓展为主的引导性学习”四个基本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
3.抓常态课堂,实施“推门听”课制度。抓自主教育实施要以抓课堂为着力点,采取“推门听”课和“点名听”课方式。“推门听”应重点放在年青教师和待发展型教师的课堂上,对他们要多听,以听促变,从而使自主教育课堂常态化。
4.抓文化建设,把自主教育向课外延伸。班级文化要以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励氛围为主,对学生的优秀作品、才艺予以展示,开展组际友好竞赛、学生个人挑应战,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这些文化建设要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设计、自我展示、自我教育,无论在课堂中、校园中还是在社会中,都受到潜移默化的自主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