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3-04-29廖辉
廖辉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落实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教学实际,从解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就怎样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解读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形成观念,愉悦身心。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每一位数学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有效的课堂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达到新目标,第二层次是教师收获新体验,第三层次是师生共同有提升。从以上三个层次去理解课堂的有效性,可以更明确地去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五个环节:解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应从优化教学设计上下工夫。
一、潜心研究,解读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基础性、阶段性、时代性、实用性,它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赋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我们研读教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挖掘内涵,拓展深度
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本章及本书知识的基本内容,要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要重视对引例的利用,对例题的拓展,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程序的调整或情境的设计,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使得教学情境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
2.抓准重点,把握重心
抓住重点,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更灵活、有效。善于抓住重点,不仅要抓准教材的一节重点,还要抓住整章的重点,整本书的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处理的轻重,顺利开展教学,不至于使教学失之偏颇、本末倒置。
3.纵向联系,构建板块
研读教材,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由点成线,串线成面,理解一个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清一节一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顺一章一章之间的整体联系,将知识串成串,组成块,从全局上把握教学,便于学生领悟和掌握。
二、细心观察,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
1.了解学生的“已知”
学生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能够明确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定位。
2.明确学生的“未知”
“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学生所没有掌握好的知识。
3.估计学生的“能知”
“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4.研究学生的“想知”
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
5.设计学生的“怎么知”
“怎么知”反映了学生是如何进行数学学习的,它体现了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这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程度。
三、专心提炼,明确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必须有个准确的教学目标,这涉及教学内容的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要做到如何清晰地处理,最后是我们要求学生在上课结束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1.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基础,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为下面精心设计好课做准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犹如大厦的地基,只有准确牢固,才能保证教学大厦的完美呈现。
2.教学目标一定要有侧重
教学目标必须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这样便于学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一节课45分钟,学生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的目标,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抓重点来培养。让主要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3.教学目标要有层次化
一方面,把小目标作为一堂课来完成;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的教学目标渗透到平常的每一堂课中来逐步培养。这两个层次的目标是等同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
四、用心思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依教学目标而展开,是课堂有效性最直接的反映,合理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活动,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是教育赋予教师的责任。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优化教法,新旧互补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阶段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哪种方法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是说提倡创新,就要摒弃一切传统教法,有时采用新旧方法互补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到实效性。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遵循教学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的原则,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以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学有所获。
3.优化环节,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最后达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所以,恰当安排活动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我需要让学生复习什么、略知什么、掌握什么,即:明确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明确之后再作时间上的分配,让每分每秒钟都能为学生所用,让学生学得自然顺畅,让老师教得轻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结构严谨,过渡流畅
教学结构严谨和教学环节紧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的连接要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要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要清楚、明确。课堂教学过程要充满变化,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如果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要考虑到课堂突发事件,要能够预先设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能根据课堂临时出现的问题灵活调整,未雨绸缪,才会得心应手。
5.有效提问,精讲多练
一堂课时间有限,如果老师占用时间过多,势必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而新课标提倡是把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因此,对教师语言的精练就要求比较高。所以,提问要讲究有效性,语言力求精练,少讲或不讲废话。另外,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训练,力争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6.尊重赏识,及时反馈
老师对学生的积极、恰当地引导,会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感染,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较理想的进步,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
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课堂上,学生练习正确时教师的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出错时,讲明原因并及时强化训练;对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表扬;对基础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明方向,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
五、恒心总结,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师一项长期的活动过程,教师要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来形成自己的经验积累,提升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和老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参考有效课堂的三个层次进行检验,及时分析得失、巩固所得、减少所失,完善自己。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航者。培养学生,要从实实在在的基本环节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用心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每个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小学版,2007(1).
[2]何云峰.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学与管理,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