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04-29张伟
张伟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恰当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环境;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怎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能自主地阅读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汇集资料,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因此,本文所讲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创设阅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阅读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师的教导下,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范围、阅读内容,或者教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坐下来和学生像朋友一样讨论,使学生放下负担自主投入阅读中。为此,我班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学生自主收集了各种题材的故事,回到学校共同分享,不仅提起了阅读兴趣,更让他们加深了印象,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为自己营造出一个阅读小天地。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会选择性读书,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等各方面尚未成熟,选择阅读对象时要格外注意,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因此,学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质量。
学会精读,作为精读就是吸收读物的精华,仔细领悟品味并且能够实际运用。首先,要逐字逐句的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并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再找出重点内容深入品味。
学会写读书笔记,在阅读时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并要求自己熟读,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文材料,再以后就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很好地激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那么,在阅读上肯定会有发展,同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我们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容易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