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周日视运动的重难点突破
2013-04-29张太美
张太美
摘 要:太阳周日视运动是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从周日视运动的认识误区出发,运用特例进行剖析,总结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对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和太阳视运动轨迹的规律进行总结。
关键词: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太阳高度日变化;太阳视运动轨迹
太阳周日视运动是指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巡天”运动。高中地理教材对于太阳周日视运动几乎是空白的,而这部分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例如2012年福建文综第8题求日照竿影的朝向;大纲全国卷第7题求日出和日落方向;安徽卷文综第30题求安徽省某平原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2011年上海高考地理第44~46题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综合题;2010年全国文综第10题关于北极科考黄河站的日落方向,2009年天津文综第5题北极极昼现象太阳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位。这些都充分说明太阳周日视运动在高考中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太阳周日视运动不可或缺。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太阳周日视运动难以理解,我在长时间的摸索和做了大量相关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将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总结如下: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认识
1.认识误区
误区一: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东升西落,习惯把日出地平圈的一点代表东方,日落地平圈的一点代表西方。然而,在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日期,或同一日期的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在地平圈上的升落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
误区二:即使我们知道太阳的升落有位置变化,也会出现以下的认识误区,认为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从而得出结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全年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这些与现实的太阳周日视运动不相符合。
2.特例剖析
在进行特例分析之前,光照图的基本常识必须清楚。纬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晨昏线总是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过球心作与晨昏线垂直的线,即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直射点的太阳光线。本文提到的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是根据北半球的节气来划分的。
我们都知道,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可以表示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从图1、2、3中可以看出,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线的方向与纬线方向并不平行,而是呈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太阳升落方位并不与纬线平行,不是正东和正西方位,夏至日偏北升落;冬至日偏南升落;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正东升正西落。
如图1夏至日太阳直射图,判断A、C、E三点的太阳升落方向。在晨线上作A、C、E三点的太阳光线,确定B、D、F分别在A、C、E三点的东北方,说明夏至日太阳从东北方位升起。同理,在昏线上作A、C、E三点的太阳光线,确定B、D、F分别在A、C、E的西北方,说明夏至日太阳从西北落下。同理即可证明冬至日全球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春秋分日全球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3.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变化规律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的两个规律:
规律一:太阳的升落偏移位置与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有关: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偏北升起,西偏北落下(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极昼区域正北升,正北落。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偏南升起,西偏南落下(东南升、西南落);南半球极昼区域正南升,正南落。
③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全球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这个规律不用考虑地面观测者的纬度位置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规律二:正午时,太阳的位置
①直射点所在地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
②直射点以北地区,太阳在正南。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都在正南。
③直射点以南地区,太阳在正北。因此,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都在正北。
二、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方位的变化,有助于师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
1.地平圈上的方向判读
在判读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之前,首先对地平圈上的方向进行判读,根据地图方向的一般规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利用太阳的升落方位判断东西方向,根据正午太阳上中天的方位判断南北方向。图4描述了40°N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情况、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及正午太阳的方位全年都在正南方向。
2.影子变化的判读
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影子长短和影子方位的试题,这些题的实质是考查太阳的视运动。现将影子的变化规律总结如下:
(1)影长日变化、年变化
①影长日变化: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②一年内正午影长变化:随正午太阳高度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正午影子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正午影子最长。
(2)影子方向判读
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所以正午时刻影子方向利用正午太阳方位判断,日出日落时刻影子利用日出日落太阳方位,上午和下午利用中间方位判断。
三、不同地区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以北半球为例)
1.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和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北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做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北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太阳高度在坐标图上呈一条直线。春秋分日时,太阳高度为0°;夏至日时,北极点上为极昼,太阳整日不落,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23°26′。如:若太阳直射22° 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2°;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2°,则可推知太阳直射22° N。因此可以推出以下两个结论:①极点上,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23°26′之间变化。②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相同半球太阳直射的纬度相等。
2.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处于极昼期的地区(除该日刚开始极昼的地点),以80° N为例,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6°52′(非北极圈);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
3.该日刚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的地区),以66°34′N(北极圈)为例,这些地区总是0时日出,24时日落。这些地区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且有两个规律很实用:
①当地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刚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是66°34′N;太阳直射20°N,刚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是70°N);②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直射点纬度的2倍(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北极圈66°34′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3°26′的2倍即46°52′;当太阳直射20°N时,7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0°)。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
4.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这些地区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以40° N为例,处于夏半年的地区(非极昼区、非直射地点):6时以前日出,18时以后日落,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处于冬半年的地点(非极夜区):6时以后日出,18时以前日落,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向。
5.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和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日出日落的太阳高度为0°,正午的太阳高度为90°。除赤道地区以外,其他有太阳直射的地区在6时以前日出,18时以后日落。以20°N为例,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时太阳在正上方。
6.赤道地区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和太阳视运动轨迹。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至66°34′间变化。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太阳在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太阳在正南;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
参考文献:
[1]王毅军.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的几何学剖析.福建教育学院学校,2007(3).
[2]冯丹.关于周日视运动的论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7).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