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2013-04-29路强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风格中国化、内容精简化、语言通俗化等内涵,具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包括队伍创新、教材创新、方式创新等。

关键词: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重要性

1、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其实践特征决定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群众,并应用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其理论品质决定的。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人民群众不仅是实践创新的主体,而且是理论创新的主体,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

首先,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科学发展。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十年来最严重的困难,比如:进出口总量下降,内需不足,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等。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次,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想文化潮流,坚定理想信念,建设和谐文化。最后,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思想道德水平,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生产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扩大、腐败现象增多,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紧张、治安状况恶化等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了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可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彰显三个特色即: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1、实践特色: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特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彰显实践特色。理论来源实践,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群众实践,又是指导群众实践的行动指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2、民族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同我们的民族特点相结合,并以自己的民族风格表现出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语之外,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在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必须尽量使用民族语言。这样,可以增强民族感情,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为全国各族人民所理解、所接受。

3、时代特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体现时代性、富有现实感。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科技现代化是现时代的基本特征。必须结合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国内国际新形势进行队伍创新、教材创新、方式创新等。

1、队伍创新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队伍。这支工作队伍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二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三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建设好这支队伍,首先,要优化队伍结构,逐步提高其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要鼓励和支持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2、教材创新

编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教材,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不同、理论水平不同,必须根据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这就要求编写适用于不同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材。

3、方式创新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是各基层组织的理论学习、报刊电视等媒体的理论宣传、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等。这些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在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必须进行宣传教育方式创新,才能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除了上述基本途径之外:还可以利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

作者简介:路强,1960- ,男,汉族,吉林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