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共识:破解“产业空洞化”的有效途径
2013-04-29翟边
翟边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亚洲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为全世界瞩目。面对国际市场压力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中国等亚洲制造业国家面临的“产业空洞化”问题如何破题,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最为关注的问题。4月7日,本届博鳌年会白金级合作伙伴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韩国、印度等代表亚洲制造业最高水平的实体企业,以“产业空洞化:制造业的隐忧”为话题展开圆桌讨论。在讨论中,与会嘉宾达成一致共识:第一,产业空洞化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阶段;第二,低端产业转移后,高端产业能否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是产业升级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第三,制造业企业需要培育创新的意识和文化。
当前,亚洲制造业已切身感受到“产业空洞化”之痛。中国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国转移,而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一些领先制造业企业,则需要直面欧美“再工业化”带来的产业回流压力。在全球经济格局的大调整时期,亚洲制造业如何应对“产业空洞化”压力,已迫在眉睫。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海良认为,产业空洞化分为区域产业的空洞化和核心技术的空洞化,应该对空洞化的概念进行定义,再研究其解决之道。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轷震宇在回应宋海良的发言时表示,破解区域“产业空洞化”的困局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产业升级不可能一刀切,需要尊重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从华夏幸福基业对区域经济的观察来看,区域产业升级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升级上所要面临的问题。没有产业,何谈升级?在这个阶段,产业升级的关键词是产业转移。第二个阶段是“从有到高”。这个阶段是指在产业基础比较好、经济较发达的二、三城市,地方政府有意识地对产业进行整合,打造区域产业集群,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产业整合。第三个阶段是“从高到新”。主要指在北、上、广、深这些产业基础非常好的一线城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孵化来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产业创新。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则从企业层面深挖症结根源。她强调,“产业空洞化”源于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开始建设的期间眼光短浅,只看到近期的利益最大化,而没有着眼于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
三星电子前CEO李润雨结合韩国的经验说,韩国的“产业空洞化”同样存在。2000年前后,韩国很多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与工厂转移到中国和其他的新兴国家。这种转移,除了利用中国等区域较低的劳动成本之外,也是韩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性规划的组成部分。
论坛上,轷震宇倡导市场与政府协调引导型的产业升级模式。他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打造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和以华夏幸福基业为代表的产业促进机构是三个重要的核心要素。这三个要素的协同发展,是解决中国目前大多数城市面临的产业升级问题的关键所在。他的发言得到了嘉宾们的热烈回应。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认为,政府首先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在结构减税和金融上支持制造企业;其次,把资源要素向制造业倾斜;最后,要创造好的环境,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就国企在产业升级中应扮演的角色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国企而言,按照国际接轨的制度运作,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将是这一时期国企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
轷震宇表示,华夏幸福基业扮演的角色正是产业促进机构。产业促进机构能够发挥市场化运营的灵活机制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搭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平台、金融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华夏幸福基业通过运用多年累积并夯实了资本整合、产业促进、投资开发、城市运营四项能力,日前已在北京周边、东北、江苏等地兴建了多个工业园区,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物联网等多种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架设了可持续发展的软硬件平台,为真正实现产业的中国梦亲身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