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浅出,寓教于乐

2013-04-29张宝红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哲学原理世界观人生观

张宝红

摘 要:《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必修内容,哲学课程的原理较多、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要上好哲学课,特别是职中的哲学课,政治教师要善于提高自我修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哲学就在身边,从而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哲学原理;人生观;世界观;教学手段

我校是职业学校,学生整体成绩低,学习基础差,少数学生甚至厌学,积极性无法与普通高中相比。而哲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原理较多、内容抽象。政治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要多动脑筋,通过尝试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知识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让看似深奥而枯燥的哲学课堂活起来,使哲学学习更具有吸引力,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呢?

我根据这些年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的导入成功与否非常重要。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感觉、新的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从而加深对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师生对话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只限于听讲、记忆、复述,而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多提问、多与学生的对话中深入理解教材阐述的观点。

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在哲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深奥、抽象、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生动地再现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哲学的理性思考。

如,讲矛盾的特殊性可以结合学生的穿着打扮,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讲“量变与质变”时,那么,引用一则短信“世上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便落下一粒沙,于是便有了撒哈拉”,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思考并获得知识;其次,利用寓言故事于哲学教学中。如,讲质量互变规律可引用“愚公移山”,揭示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要注意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等。总之,教师应该把两种思维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进行教学。

四、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要进行改革,不能仅仅把教学限制在课堂上,应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发挥多媒体及网络的作用,是现代化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适当采用讨论会、辩论会、读书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自己动手、动脑中理解哲学知识。

五、演示教学法

上好哲学课最重要的是教学中要贴近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演示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如,讲“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时,老师可以运用到这几年比较火的魔术表演的形式。老师自己可以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见证奇迹”,这样导入新课的方法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请一至两名同学表演魔术,借助易于激发好奇心的魔术表演,向学生讲述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像变魔术这样的障眼法骗局时,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至于上当受骗。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创设情境、抓住时机,不露痕迹地自然渗透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令学生在参与或观看的体验中悟出哲学道理。

如,教学“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我想到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并让两个学生上台演示:模仿范伟在剧中怎样被骗买拐的过程,使学生在笑声中体验出“人的意识能够作用于人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这样,整个课堂授课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六、开展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观察,促进学习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例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时,可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和周围环境等示例,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观点的理解。哲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就会以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只是某种与自己生活的世界无关的书本上的东西,就会导致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敷衍了事。

总之,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每堂课,让学生通过积极地思维分析问题、理解哲学观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是真理。学好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哲学原理世界观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智能化的“世界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人生观(一)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浅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