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中考历史复习课
2013-04-29杨俊鹏
杨俊鹏
摘 要:自历史科纳入山西中考以来已有八个年头,历史的中考题型也日趋成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简单知识点的呈现,而是更加规范、开放。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采用切合实际、符合学情的教法,快速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成绩,是每个初三教师都面临的困惑。因此,怎样上好中考历史复习课,成为众多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课标;考纲
2013年的中考即将来临,今年的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抓好复习,提高学生成绩,是每一位初三教师都关注的问题。通过一学期的听评课,我发现许多老师对复习课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复习课=过书+练题”。错误的思路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度不高,复习效果不理想。我觉得复习课面对的难题主要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下面就我对中考复习的一点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加强对课标和考纲的研究,做到复习有针对性
课标和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体现了教材的主干知识。所以复习时一定要严格遵循课标和考纲要求,针对考点制订计划。复习课的讲述要注意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结合教材进行归类与细化,立足基础,并辅以系统条理的板书,让学生明确其中的重难点、易混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此外,对于考纲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复习既不可拔高也不可降低,训练时要坚持适度原则,拉开梯度,循序渐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依据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特点,我们一定要认真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时政热点与周年性事件相关的内容
如:党的十八大、钓鱼岛问题、罗斯福新政实施8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以及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南沙群岛争端等内容都需要关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将其与教材内容串联起来,学会从热点中去追溯历史。
2.中外、古今联系大的内容
如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与区别,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关联,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比较等等。
3.图文并茂的内容
如:(2007中考)对外开放时沿海开放城市分布图和鸦片战争中五口通商示意图的比较、圆明园旧址图和兽首拍卖图的比较等等。这些图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又能结合现实,很好地体现了历史事实的时代性。
4.长效热点专题
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外改革、民生问题(三农问题)、中共的重要会议、三次科技革命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日本史、美国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一战与二战等,这些内容每年的中考都或多或少会涉及,必须在复习中加以强化。
总之,教师在根据以上内容复习时要有选择、有侧重,还要精选典型习题,对于题量,教师也应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和知识的重要程度灵活掌握,总归要达到少而精的效果,绝不能搞题海战术。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提升学生复习的信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激发学生复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授以学生听课、审题及答题、记忆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是十分难学,而是有法可循的,进而加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1.听课的方法
复习课往往跨度大、内容杂,学生听起来老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不知道哪个该记哪个不该记,常见一些学生很努力,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背会,但不会整理知识,不会思考方法,最终成绩考不好。这就要求教师应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要素,记好课堂笔记。
2.审题及答题的方法
如: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读懂题意,理清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选择题可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推断法进行选择;材料解析题要认真阅读,理解史料,找到突破口,针对所问,归纳概括;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规范作答,做到要点化、层次化;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勇于各抒己见。这样学生掌握了方法,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3.记忆的方法
历史复习的效果如何关键还是要通过记忆程度来衡量,学生普遍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告知记忆的窍门,以便学生增强信心。如:采用“说记”的方式,即两个学生一组,一问一答,这样既避免了单独记忆的枯燥,又利于加深记忆效果。历史上的时间多且冗,大多数学生害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分时期分段记忆,学生只要能弄清楚事件所处的时期以及发生的先后顺序便可,对于特殊的时间可采用分类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
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只需死记硬背便可,一定要消除这一错误的看法,同时明确:记忆历史知识是有规律的。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适时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反馈经验,交流所得,进而把学习历史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享受的事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因材施教,分层考核,强化落实
每个学生所处的阶段、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仔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完成学科要求。
历史是一门强调记忆的学科,没有记忆就没有成绩,因此对于历史知识的考查落实是必须的,一定要强化记忆效果。但考查时对于不同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掌握理解、运用层面的,学困生只要求掌握识记层面的即可,这样使得教师的指导也更具有针对性。
四、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本资料用到底
不同资料体现了编者对今年中考的揣测,但预测的方向不得而知,因此,教师在复习时,手中要有多本资料,综合不同意见,精选多种题型,以备不时之需。
2.精讲不等同于细讲
有些教师为了复习到位,将课本知识重新完整地讲给学生,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厌倦,教师负担也重,且抓不住要害。精讲的内容一定要是单元重点、本册重点,不可面面俱到,且一定要对照课标进行。
3.会背不一定会写
历史考试中错别字的趋向越来越严重,教师在考查学生记忆效果的同时一定要强调书写,保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会出现错别字,如左宗棠的“棠”,井冈山的“冈”,而板演是最好的纠正手段。
4.抛弃课本,只注重复习提纲
大多数学生在有了自己记录的复习提纲之后就会将课本束之高阁,教师在最后的复习时,一定要予以纠正,只有课本中的知识才是最原始的、最可靠的,而且反复地研读课本中的图片、材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理清脉络、把握方向,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以求灵活运用。我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
参考文献:
[1]吴明芳.分层教学:高效历史复习课的法宝.文学教育,2012.
[2]张敏.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考试周刊,2012(69).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4]时劲松.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文理导航:上旬,2010(8).
(作者单位 山西省灵石县紫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