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必须”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2013-04-29张萍英
张萍英
摘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新时代初中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力求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开展和过程训练三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英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内在活动;口语训练
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学,积极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上下工夫,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新教材初中英语如何提升教学实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零散地学习了一些“崭新”的理念。因此,常用时尚的“三维目标”来装点教案,用自主学习等新鲜词汇来表现我们在“革命”,大量套用互动来标榜我们观念的深刻变化。但是,好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却很少真正关注“自己的学生”,没有将学生的发展作指针,教师就会要么抄袭教案,“剪辑”教案,要么挖空心思搭花架子,设计表演课,其实质还是填鸭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堂好的英语课,教师必须处在“脚手架”搭建者、鼓励者、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如,在 “Asking the way”的教学中,针对班上学生口语参差不齐的现实,我在教学设计中就有意引导学生用这样几种方式来表达: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cinema?
Where is the cinema?
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cinema?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景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这样的训练就能将日常的英语教学口语化,使英语口语训练成为常态。
二、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活动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学与教的活动。只有教师始终心系学生智力、能力、情感的发展基础及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学,才会以此来决定教师如何促学,也才会特别注重学生的内在活动,才会真诚地启动互动机制,全力引导调控好整个互动学习过程,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有明确目标的思维活动中来,也才可能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哪节课应当如何导入,哪些内容可以或者说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哪些内容应该采用合作体验的方式,哪些内容应该由老师讲解甚至讲深讲透,都要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础和发展需为依据,视学生当下状态展开。
三、过程展开必须注重口语交际
语言从实际功能而言,本质就是属于交际的存在。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有意识地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主动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坚持说才能不断提高听力水平,逐渐实现表达的流畅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他们乐意说。从方法上讲可以从语音、画面效果兼具的影视片段里截取一些典型的语言交流,让学生欣赏,引导他们感受英语交流之美。在学生有一定说的兴趣之后,可以搜集并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引导学生从口头模仿开始提升自身表达的能力。
2.开展有效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交流活动,主动进行互动训练,可以利用课前表达固定时间开展对话、五分钟Free talk、造句练习、课文内容复述、角色扮演、英语沙龙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从训练内容来讲,可以就文中某一人或物再现文中句子或发表个人观点,或者开展课文复述,但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学过的词及词组重新组织课文内容,以期新旧知识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随时变换训练形式
一成不变的方式总会让人生厌,英语口语训练也不例外。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新思路和方式,在教学和训练中及时吸纳现代元素和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如:可以结合团队精神的培养,分小组开展口语交流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和保持兴趣;如可以偶尔聘请外教或兄弟学校英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借力学生新鲜感促进训练开展;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表演训练方式变得更具吸引力,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加强准备,增强口语训练的实效性。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空间广阔,在教学中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和提升为导向,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内在状态,不断创新教学和训练方式,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