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课堂“3+1”模式

2013-04-29单鹏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指数函数一节课图象

单鹏

摘 要:现阶段课改工作如火如荼,教师纷纷研究课堂“3+1”模式,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结合“对数函数”第一节课,例谈对该模式的理解与操作。

关键词:3+1;课堂教学模式;对数函数

一、核心理念

“3+1”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全面发展。所谓3,就是1讨论,2展示,3点评,所谓1就是一个学习小组。

“对数函数”第一课如何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是这样理解的:

1.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重计算,轻思维,注重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大多数学生处于既喜欢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算理的严密性、图象的对称性,又害怕学习数学难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最根本的心理障碍是解数学题有困难,他们感到听教师讲例题轻松有趣,像是欣赏优美的画、动听的歌,自己做题目不是计算出错,就是思路打不开!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依赖老师讲新的内容、不愿自己主动去学新的内容,新的知识;对于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还是等待老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是在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后的第二个初等函数,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函数性质、指数函数学习的基础上,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初等函数系统性的认识,加深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但只要让学生体验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受y=logax(a>0且a≠0)a取不同的值时反映出不同的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出图象的共同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进而探究学习对数函数的性质,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与对数不等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3.考纲要求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考纲中属于B级要求:也就是理解层次,所以在高考中属于常考内容。

“对数函数”第一课又如何操作呢?

二、结构流程

(一)预习案

1.内容

(1)学习目标

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知道对数函数的常用性质;

②能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对数式值的大小;

③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化归、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相关知识回顾

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y=2x表示。

(3)新学内容助读(以“问题串”的形式设计)

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这种细胞要经过多少次分裂?分裂次数x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的函数。这个函数叫什么函数?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它的图象如何画?这个函数有哪些性质呢?

(4)自我检测

2.活动

(1)自主学习

①对数函数定义;

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③例题

1.2.2组内交流:1.对数函数定义的理解,有哪几个关键词?

2.怎样用对数函数的图象来理解与记忆它的性质;

3.对例题的理解与把握。

1.2.3疑问疑惑:由学习小组长搜集或教师抽样检查获得。

(二)探究案

1.内容

2.活动

(1)合作探究

同学们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取长补短;

(2)展示反馈

把每一组学生的完成情况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也可同时用实物投影加以反馈;

(3)评议讨论

通过学生点评,让所有学生掌握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题型,共同提高。

(4)总结提炼

通过老师的总结提炼,进一步明确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三)训练案

1.内容

6道基础题,4道能力题;

2.活动

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反馈纠错

自学下一节课内容。

以上是我根据一节课对课堂3+1模式的理解与操作,由于是刚起步,非常不成熟,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大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指数函数一节课图象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