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主题博物馆 趣味探寻藏宝地

2013-04-29

都市主妇 2013年5期
关键词:代尔夫高迪薯条

比利时第一布鲁日薯条博物馆

下午,布鲁日中心广场的热闹,让我瞬间就有种想要停顿下来的好感。顺着东北角的一条街一直向前走,据说那边聚集着几个很有特色的微型博物馆,而最有喜感的主题就是 ——土豆。

Friet Museum的门脸很小,稍不注意就会错过。两道门一推开,我就乐了,圆圆的土豆爷和长长的薯条兄举着比利时的三色国旗,正忽闪着大眼睛欢迎我。五颜六色的块状物悬浮在空中,奇奇怪怪的形状,有红的、绿的、紫的,还有黑色的,一时间以为自己进了一家精密的科研实验室,走近才看清是土豆。

穿过一个花里胡哨的玻璃墙,一本很有年头的植物书摊在眼前,虽然被罩在玻璃框里,那厚厚的书页和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图,还是让人肃然起敬。随着我踏上蜿蜒的楼梯,那种深邃的感觉因为土豆而变得真切。墙壁上贴满了关于土豆发展史的一切,土豆的发源地、品种、食用价值、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非洲,在落后的国家,土豆是人民生存的基本口粮,不可想象,没有了土豆,那些贫寒地区会不会是哀鸿遍野。

博物馆真是有超强的收纳功能,通道两侧高高低低摆满了大小不一的搪瓷锅,锅的旁边是各种各样的炉灶和水罐。通道尽头是个模拟厨房的流动车厢,车厢门口立着两卷金灿灿的薯条,像把门的士兵。车厢内则是全套的厨房设备,最瞩目的就是那个炸薯条的油锅……我从厨房里溜达出来,竟然神经质地感到吃了一肚子薯条。最有看头的是位居两侧的宣传海报、老掉牙的杂志、画报和漫画,从1863年开始,专门售卖炸薯条的流动车就在比利时的大街小巷上转悠了,人手一卷鲜香酥嫩的薯条,是当时流传至今的美味,各种形状的流动车,也展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一张图片令我印象深刻,时髦女郎穿着墨绿色的裙装,裸露着大腿倚靠在一个薯条车旁,一手握着薯条卷,一手往嘴里送薯条的样子优雅而又有趣。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文物,是古董吗?不是,是土豆的前世今生,是一种饮食文化。走出那扇门时,我觉得自己像是刚从油锅里被打捞上来,哈哈,浑身上下都是香喷喷的薯条味。

亮点:一枚土豆你所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声誉:世界上首家以炸薯条为主题的博物馆。

荷兰珍宝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博物馆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遥远的欧洲小城 ——代尔夫特。青花瓷同样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的皇家代尔夫特精美瓷器,令人爱不释手。

四百年传承与皇家封号

皇家代尔夫特始建于165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秉持传统手工方法制作瓷器。皇家代尔夫特自1916年迁址于此,是现今仅存的唯一一家17世纪代尔夫特瓷器工厂。公司不但为荷兰王室生产餐具和装饰品,还为王室成员定制送给重要宾客的礼品。

亮点:新异的郁金香花瓶,像多胞胎一样,呈放射状或者扇形。

声誉: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代尔夫特蓝瓷一直是收藏家的珍爱,外国人视代尔夫特蓝瓷如同风车、郁金香和奶酪一样,为荷兰的象征,尤其在来自欧美和日本的游客中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最吸引我的是瓷砖壁画。蓝瓷瓷砖壁画“酒之盛宴”,由画师Leon Senf于1885年制作完成,两年后安装在位于阿姆斯特丹皇宫后面的著名酒店Die Port Van Cleve的酒吧内。瓷砖画由三部分组成,总长28米,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其中所邀的客人都是孩子。孩子们个个表情丰富生动,这里你可以看到宴会的高潮部分:山羊拉着一辆四轮马车在大街上游行,车上坐着公主和嬉笑玩耍的孩子们。从标有姓名的草图来看,这件作品的主人公很可能就是蓝陶工人的孩子。如今,你仍然可以在阿姆斯特丹看到这张保存完好的瓷砖壁画。

第一眼看代尔夫特蓝时,就被撞击得魂飞魄散一般。那种清澈的蓝仿佛被施了魔法,在单纯的蓝白之间,预留了最大的猜想空间——蓝色机密。它的蓝色明显比中国的青花瓷浓郁,一眼看去似曾相识,但明摆着不是国瓷。画师在绘制作品时,使用的燃料里含有氧化钴的黑色成分。陶瓷坯在烧制的过程中,氧化钴发生化学反应,颜色从黑色变为蓝,这就是著名的代尔夫特蓝。代尔夫特蓝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的蓝色不限于四种,而是可以通过在黑色染料中加入不同量的水,从而得到深浅不同的蓝色;加入的水越多,颜色越浅。这大大增强了代尔夫特蓝的艺术表现力,并使油画翻制为蓝瓷画成为可能。而氧化钴染料配方已成为皇家代尔夫特的最高机密。

代尔夫特蓝的荷兰之路

代尔夫特蓝,是荷兰代尔夫特出产的一种特有的蓝白相间的彩釉陶器的名字。16世纪,技艺高超的陶器工匠们纷纷从西班牙的恐怖统治中逃往荷兰,原先在安特卫普的陶器工匠,大部分就在像代尔夫特和哈勒姆这样的荷兰小镇定居下来。在那里,他们开始生产厨房或壁炉用的墙砖,而后渐渐形成荷兰人自己的艺术理念。

17世纪早期,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带回了大量精致的中国青花瓷器,给传统的马略尔卡陶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制陶工匠纷纷开始模仿这一工艺,生产饰以《圣经》故事等图案的瓷器来维持生计。直到19世纪中期,始于1653年的De Porceleyne Fles成为代尔夫特仅存的一家瓷器作坊。在1876年,Joostt Hooft重新获得了手工绘制蓝色装饰的技艺,传统理念和新的艺术风格融合,使代尔夫特陶器获得了新生。代尔夫特蓝吸收了中国青花瓷的釉质特点和染蓝技术,还借鉴了日本伊万里和柿石卫门的彩画方法,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瓷器图案,并将荷兰特色发扬光大,成为享誉欧洲的代尔夫特蓝。

新异的郁金香花瓶是我在展示区看到的。这可能是我看到的造型最奇异的花瓶。它们有多个瓶口,就像多胞胎一般,呈放射状或者扇形。我喜欢造型一致、规格不一的花瓶,它们叠罗汉般矗立在一角,煞是醒目。这种郁金香花瓶,在17世纪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除了代尔夫特蓝瓷,我还欣赏到一些彩色陶瓷制品,代表了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花饰陶瓷的制作工艺。左侧一些红色、蓝色和金色的陶瓷制品可追溯到17世纪。这种工艺是荷兰人对日本著名的伊万里陶瓷的重新诠释。右侧的代尔夫特黑陶瓷制品,也要追溯到17世纪。

在传统的陶瓷器具之外,也有与时俱进的当代设计品。当代荷兰设计师 Jacob de Baan 的(新代尔夫特)餐具系列产品。装饰在餐具上的代尔夫特传统商标,完美展示了新旧元素如何互补增益。De Baan还设计了一套酒具,与传统的荷兰酒具配套使用。陈列柜中还展示有多种米菲兔形象的作品。

维米尔是荷兰黄金时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一提起他,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代尔夫特,作为纪念,皇家代尔夫特制作了维米尔系列的蓝瓷作品,其中一定不能错过的作品就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代尔夫特一景》。

西班牙地标巴塞罗那巴特约之家

“不看高迪的建筑,不算到过巴塞罗那。看过高迪的建筑,几乎没有人不为他卓尔不群的建筑艺术设计而惊叹!”从驻地前往“不和谐地区”的地铁里,我反复咀嚼这些盖棺论定的话,任头脑里随意描绘一幅与之相配的影像,直到走出地铁。

寻找标新立异

“就在道口的前面”,穿着灰白色长衫的西班牙人指给我一个方向,我寻找着走过去,经验告诉我,那应该是和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的景象。果然,巴特约之家CASA BATLLO夹在临街的建筑中,凸出的骨骼支架,三角形的弧线窗台,波浪形的楼层线,还有大面积的碎陶瓷片拼贴的海底世界……这是房子吗?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异口同声。是的,这就是建筑大师呈现给世界的房子。而同样系列的工程在巴塞罗那有多处,每一处都营造出另类奇异的立体建筑画面,让人叹为观止。我迫不及待地买票进入。

巴特约之家是一座公寓楼,安东尼·高迪于1905-1907年对原建筑进行了彻底翻修,使之充满魔幻色彩,建成后被授予大奖并入选名录。这是一座外墙以彩色马赛克装饰的建筑,内里不乏特殊设计的典范之作,是加泰罗尼亚家庭艺术运动和现代派艺术的代表作。

通常一层、阁楼和顶楼对外开放。楼梯的把手依然是波浪形的圆滑手感,直到遇见圆滑木质的门窗。这里的空间不是很大,被带有花纹玻璃的门窗隔断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壁炉凹进墙壁,两侧有宽大的木椅,仿若一个私人包厢。隔断的玻璃很是鲜明,都是由不规则的椭圆构成,极像横切面里的细胞,又像是一个个海洋动物的眼睛,而游人就在这些眼睛的注视下进进出出,眼神里都是一惊一乍,还有景仰。房子里的门都有透气条,一个个条连成一个整体,冷不丁看去,就像剥掉皮的鱼排骨,倒是很符合高迪的海洋思路。那位捷克美女显然是被吸引了,俯下身去仔细端详,而我则对着临街的那扇落地大窗户出神。连绵山峰一般的窗框,也可以比作波浪,柔美的线条把白日里的热闹街景分割成有趣的形状。一层大厅有个做餐厅的屋子,墙壁上挂了很多圆形照片,让我联想起海水里不断撞击出的水泡,照片上有高迪夫妇,高迪一家人,还有高迪作品的片段,我仿佛就坐在大师的对面,听他讲述自己的建造故事。

海底世界和“跳舞的烟囱”

安东尼·高迪(1852-1926) ,一位20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建筑家,生于离巴塞罗那不到100公里的一个小镇。出身于金属工艺师家庭的高迪,青少年时代做过锻工,又学过木工、铸铁和塑膜,后来,他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此后就把巴塞罗那当作自己挥洒艺术天分的舞台,尽情地放纵他那一个又一个的天才设想,为巴塞罗那,更是为世界留下了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

螺旋形的屋顶中央悬垂着蜗牛一般的金色灯具,螺旋形的门饰板,像人的皮肤一般被拧成了旋涡状……我不由地就跟着高迪的思路跑,跑得越远越好。天井的四面全是由蓝色的瓷砖粘贴,从下到上足足有六层楼高,形成一个上窄下宽的通道,光线透过天窗照射了进来,因为采光的角度不同,蓝色的瓷砖变幻出深浅不一的颜色,有的浓如蓝墨水,有的淡至青白。

最有气氛的还是“跳舞的烟囱”,它位于整个楼层的顶部。到达前必须经过一个蜗牛似的旋转楼梯,迈出最后一步探出头时才发现是从烟囱里钻出来的。巴塞罗那的蓝天和阳光劈头盖脸落下来,仿佛要把沉睡的心灵叫醒。第一眼看到的是白色的弧线形的栏杆,原来栏杆可以是不连贯的;稍一转角就看到花蕾一样的十字架,火龙敦厚的脊背上,脊骨一般矗立在边缘的挡板墙,鲜艳的橙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耀目。数个闪着片片磷光的锥形体分散在附近,像是一组组粘合的塔,一起同根生的金针菇,而我更喜欢人们称它为“跳舞的烟囱”。顿时,刚才在房内还略显拘谨的游人变得活跃,咧开了嘴巴,小孩子们摸着隆起的龙骨球龇牙咧嘴,情侣们依偎在一起只为了留下一张与蓝色梦幻邂逅的记忆。陶瓷板像火龙的脊背起伏着,据说是在讲述加泰罗尼亚的保护神圣·乔治战胜恶龙的传说。而面具造型的阳台和骨骼形状的立柱,增强了故事的奇异气氛。整幢建筑具有耀眼的美感,令人不禁赞叹大师的奇思妙想。

看了高迪的作品,再看其他建筑,如同白开水般乏味。什么叫标新立异?大到每根柱子,根根不相同;小到贴在墙上的碎片瓷砖,都是敲碎了再重新整合起来,高迪把种种细节上的不和谐统一在一个大的和谐的整体中。当地人称此地区为“不和谐地区”,就是和高迪的建筑艺术密不可分吧。作为大师,高迪的作品不止这些,他的大约100年前的作品,现在依然前卫,我时常在想,高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是天才,而仅仅有天才是不够的,每一幅作品简直是出自神来之笔!

猜你喜欢

代尔夫高迪薯条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解锁“夹薯条”游戏
安东尼奥·高迪
老街、蓝陶、画家维米尔
浅析中西方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以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为例
有一种蓝叫代尔夫特蓝
薯条外传
薯条外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