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夏明珠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造激发创新

夏明珠

摘 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创新;激发;创造

一、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我根据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来唤醒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有意出示了几个数,像120、2165、12540,让学生试着判断哪些数能被2整除、被5整除、被3整除,学生会通过计算来进行判断,这时,我会神秘地说:“老师不计算,就能很快判断出来。”听我这么一说,学生争先恐后地报数让我判断,我很快就回答出来,学生感到很惊讶。我趁机告诉学生:其实老师是掌握了一些特征才有这种神奇本领的,然后我会问同学们想不想学老师这种神奇的本领。这样是为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二、注意设置悬念,活化认知进程

悬念是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根据内容需要,巧妙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和急于满足的强烈求知欲望。这种活化的认知潜能,能激发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真理的意向活动。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必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老师出示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老师要问:“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钻牛角尖,要信守真理;还要使学生懂得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雌黄,无理诡辩。

三、巧用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即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结论,而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发现知识;不只是能解答一个个习题,而是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探究精神。

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你们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掌握。

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勇于探索,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多向性。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发猜想的意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创新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教育要创新,其主要场所在课堂。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芦林学校)

猜你喜欢

创造激发创新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