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的出路

2013-04-29皮现峦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出路高职教育

皮现峦

摘 要:基于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严峻局面,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种种弊端,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考虑生源的质量,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革新的一些可行性方略。

关键词:注册入学 高职教育 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66-02

1 引言

从最初的高考分数划线录取到现在的学生注册入学,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数量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到了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境地,而且学生的基础成绩很差,很多学生的高考总成绩不足百分,有些甚至放弃了高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高职院校教育的出路。

2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

随着本科院校创办的独立学院的不断增多,加之中等职业院校的纷纷升格,近几年来,高职层次的院校队伍出现了急速的扩张。而近几年高考生源数量大幅下滑,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职院校多,相应层次学生少”的现象。更让人忧虑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院系结构、专业设置大体一致,差异性很小,而相应报考意愿的生源有限,这样就难免出现有些高职院校招不到学生的尴尬状况。为此,高职院校应该突出差异化专业的建设,实现社会人才需求的全方面化,尤其应该注意专业与专业结合处特殊人才的培养。

学生入学,学的是专业;高校竞争,比的也是专业;社会行业的发展,靠的更是专业,所以,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优先,而发展专业,特色专业优先。针对教育经费有限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彻底杜绝大而杂、多而无优势专业的建设,通过社会调研,力争尽一切财力、人力、物力,在一至两个社会急需专业上做大、做强,办出符合企业需求、满足学生兴趣的特色专业。

在专业的建设上,我们要注意相关范畴专业的发展,要注意泛专业方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展开,这样才能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专业基础,实现良性的专业建设。江苏省教育厅已经发文,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突出学校专业群的建设,并推出了相应的扶持举措,应该说对目前迫在眉睫的高职教育发展改革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引。

3 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划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架马车,虽并行而不同辙。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于本科院校,教材选择、教学理念也向本科靠拢,甚至有的学校始终怀着升本梦想,教学规划都偏离了高职教育的轨道。

鉴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不一样,我们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规划,也不能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而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考虑生源的状况,实施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专业培养的教学规划。

为了杜绝目前普遍出现的“大一课程大二忘、大三课程用不上”的现象。我们需要对大学课程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把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中相关联的课程置于同一个学期进行讲授,而课程能否置于同一个学期,其关键是课程的知识化集群性,其依据则是知识的应用范畴和深浅难易。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一个项目上,展开多个课程的教学,考虑到知识的承接问题,在安排课程时,可以错开几周时间进行讲授;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选取相对简单的项目展开教学;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推进问题,可以采取项目内教师集中备课,定期协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项目上融汇多个课程,在项目完成后,能够实现多知识领域的贯通。

此外,针对大三的专业课课程,为了避免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脱节,我们可以进行必要的课程置换,把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程部分地替换为先进成熟的、广受企业和学员认可的企业培训课程,在解决部分教材陈旧、课程落后的问题的同时,向学生灌输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思想,推行在校学生的职业工程师资质认证,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4 技能培养的可持续性

高职院校目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但大多采取的是“几个星期一张技能证”的状态,没有技能培养的长期长效的规划,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很难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需求。以数控专业学生数控车技能培养为例:从机床基本操作开始,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最后零部件的实操加工,涵盖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数控车证书分四级中级工证书、三级高级工证书、二级技师证书和一级高级技师证书,所以学生技能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从入学开始到学生离校,高职院校应该制定一个覆盖整个学习过程的技能培养计划,让学生技能的不断提升切实可行,让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建立起一个惯性,这个惯性对学生从事该行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目前企业考查技能型人才有无发展潜力的一个方面。当然,一些技能等级证书是在校学生无法考取的,但是学生可以在从事工作以后,再回到学校考取,这样就需要我们的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建立起更加长远的规划,比如可以开设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更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培训水平及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素质从何而来,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讲素质,更不能靠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个人认为,可以融素质教育于技能培训之中,让学生在遵守技能操作守则、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个人素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艺术化的手段,让学生不仅对所学技术感兴趣,更让学生在艺术化的氛围中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如,焊接艺术可以让学生从焊花四溅、焊件灼热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对作品的期待中尽情体验艺术的魅力。应该说,对于重复性劳动的技能培养,许多学生渐渐就会缺失应有的兴趣,技术艺术化的手段无疑能够增强技能培养的可持续性,甚至会让从事该职业的人坚守一生。

5 校、政、行、企四方联动的深度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是大学的职能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是其长存久续的保障。在教育部促进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大力号召下,高职院校从自身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计划需求出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大多数企业对此不太积极,有些甚至表现冷漠。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没有把服务区域经济落到实处。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而许多高职院校只顾埋头苦干,“一味地摊大饼”,不知道抬头看路,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行业及企业的活动,“不愿意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新兴行业人才的需求”。

首先,学校要参与到政府的地方经济及技术的建设中去,要依循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修调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在产业化、技术化、信息化等方向贡献自己的热量,要在质量、环保、节能等方面发挥自身的能量,只有与地方发展相一致,学校才能生存,只有与政府方针相呼应,学校才能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此外,学校要加大与行业的交流合作,要同行业一起探讨行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行业下技能的培训、技术的创新及职业能力的问题,以此来规划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结构的调整及优势资源的利用等重大事项,确保与行业同步,争当行业的排头兵。至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键在于学校要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只有为企业着想的学校才会为企业所欢迎,只有能为企业服务的学校才会为企业所接受,只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学校才能与企业开展有效的深度合作,也就不会有“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校企合作了。

总之,只有与政府、行业及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才能充分挖掘高职院校自身的潜力,实现作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价值,在地方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获得充足的生源;才能规范、高效地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屠立,陆长明.机电类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实施探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7(3):99.

[2] 左晓英.高职教改的有益探索——课程置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30):74.

[3] 马飞.浅议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技术[J].科教文汇,2009,11(中旬刊):279.

[4]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下半月):73.

猜你喜欢

出路高职教育
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关注乡镇体育教学 改善农村学生体质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