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3-04-29胡美香
胡美香
摘 要: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以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不同领域不断推出众多创新型产品争夺全球市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企业与企业的实际创新能力竞争,而最终演变为创意人才之争,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探讨从政府、学校、企业等层面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82-02
1 创新型人才界定
说到创新人才,通常可以分为两类:(1)具有原创能力的专业人才,具体表现为各行业的设计师、艺术大师、工程师、名星、传播等人员,这类人才是行业里的灵魂人物,他们不仅拥有对专业的掌控能力,还能做出独一无二产品去服务社会,他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兼备人才,而且对文化有较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把创新思想通过设计语言或策划方案等表达出来,比喻象世博会吴志强、何镜堂等规划设计专家、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师韩美林等;(2)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人才,他们可以让创意从“空想”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们熟悉产业发展规律、引领产业发展,他们要专门研究、分析专业市场,能制定适合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策略,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这类创意人才是既熟悉设计艺术、又懂经营、还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要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不仅需要将艺术和创新结合,更要站在产业的高度,提供富有创意的产品来服务社会,如象陈天桥、马云、马化腾等都是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2 创新性人才特质
(1)极其专业和专注。这类人才不一定要非常好的教育背景,但一定很专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高超的操作技能、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如些,还能有游刃有余的行走几个行业、地域之间,整合需要的创意元素,融和到专业里,形成独特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模式。
(2)敏捷的思维方法。能对所在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能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决择,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非凡的胆识、深刻的洞察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
(3)坚韧的毅力。创新意味着首创,就是破旧立新,没有前人的经念可借鉴,当然就存在风险,在困难重重时还要坚守,甚至失败了还要重来,重来还是失败时还要选择坚持,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很难实现创新的,所以创新型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
(4)善于学习的精神。创新型人才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最新行业动态中寻找到创意的灵感,获得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悟,找到别人没能看见的东西。
(5)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创新型人才思维必须严密,工作态度必须务实,创新的过程是遵循科学、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必须踏踏实实,这样才能保证准确地分析、判断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完成创新实践。
3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的终极目的是要增进人类的幸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单位等全社会参与,共同培育创新意识,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3.1 政府层面
政府要营造全民创新氛围,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意训练。英国是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也是这个产业的最大受惠国,上世纪80年代,英国国会就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想象力孕育着发明,经济效益、科学发现、优越的管理、就业机会,想象力主要源于文学熏陶,文艺可以使数学、科学、技术更加多彩,而不是取代它,整个社会的兴旺也因此应运而生”。英国还在2008 年2 月发布“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报告确定了26 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瑞典是一个典型创新型国家,由于资源贫乏,只能通过创新才能走出困境,因此瑞典政府和民众都有很高的创新能力,瑞典政府非常重视创新,专门成立创新局,拨专项资金鼓励创新,并宽容创新失败,正是由于有这种开放的良好创新机制,孕育了诺贝尔这样的著名的发明家并培育了全民创新的基因,类似例子还有日本、香港、新加坡等。
3.2 学校层面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更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是教育者的责任。美国兴腾科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马振翼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传与授,而是一种启发,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等,好的教育可以让人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认为教育应该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育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要把他的个性彰显出来。美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这得益于他们的教育体制,他们教育正是批判性思维,不是教他们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当前中国教育应在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教育系体进行重大改革。
(1)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要课程设计、学习环境、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法始终紧扣创新这个主题,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灌输到学生大脑中,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学任务中。要注意学校交叉与整合,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要千遍一律的教学方法对待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要因材施材,尊重每个个体的兴趣与爱好特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3)与时俱进,建立终身教学理念。学校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让想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外部条件。
(4)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填鸭式、灌输式为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课题、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实验操作等过程,掌握知识,获得感悟和体验,并将感悟和体验内化为学生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给学生自身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校是否能真正做到创新教育,教师是决定因素。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只有教师的言传身教,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才能影响学生,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师队伍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过。
3.3 单位层面
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就是喜欢天码行空,独往独来,他们工作不习惯按部就班,不愿意墨守陈规,而常常异想天开,他们的思维方式很跳跃,思维方式陈旧是没有创意点出来的,他们有些创意可能是在不经意的玩耍时产生,一个好的创意可以产生大量的机会和别一样情境,等等这决定了单位对创新型人才的用人、选人、管人模式有所不同。对于这类人群,要选择一种弹性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一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的良好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和留住他们。
企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观,要使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模式,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改变“唯学历”而不看实际能力的人才评价取向,通过专业比赛、行业评比、资格认证、公开招聘的方法,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于没有激励因素的环境中,人的创造力就会衰退,只有经常给予适度的激励,才能激发起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进取精神、求知欲、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对于不同的人才分别给予适度的激励,是充分发掘其创新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参与竞争,而且能够超越竞争,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发人才潜在追求优越的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潜在的创新力。
3.4 家庭层面
每个家庭要鼓励每个家庭成员创新,崇尚科学,不懂科学是愚昧的,要鼓励家人干事业、支持家人干成事业、帮助家人才干好事业。
4 结语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自炎黄子孙不断创意的精神,只要全社会都崇尚创新,人人都想创新、事事都能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黄志广.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