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汉语教育初探

2013-04-29雷新桂何燕飞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言教育

雷新桂 何燕飞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他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习得知识和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地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习汉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使用汉语独立表达;开展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汉语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幼儿;汉语教育;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4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疆少数民族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他们不再局限于让孩子掌握本民族语言,开始主动让孩子上汉语学校学习汉语,这使得新疆地区幼儿园中少数民族幼儿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少数民族幼儿与汉族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会说汉语成为了交流中最大的障碍。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能力是新疆地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生活是语言学习的源泉,丰富的生活能为语言的习得提供多样的素材和良好的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少数民族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以开阔幼儿的视野,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

一、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幼儿学习汉语

幼儿语言的学习是与周围的人、物、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的,他们通过各种感官的直接感知,获得对于周围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语言能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认知内容的加深又会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语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幼儿的交往能力与认知能力相结合,根据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感知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学习汉语。如,教师可在自然角里种植白菜头、胡萝卜等,让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教师还可以带着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在松土、选种、种植、移植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边做边说,以丰富幼儿的汉语词汇,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二、创设丰富的汉语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听、说、练的机会

(一)倾听

倾听能力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幼儿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兴趣浓厚,因此,在给幼儿讲故事时,教师在投入真挚情感的同时,可通过变换语调、表情、手势等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将幼儿带人故事的情景中,真正体会故事的内涵。倾听虽然是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但在听的过程中,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被调动了起来,幼儿在听的同时也为之后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听完故事后,请幼儿说一说故事的名字,尝试用自己掌握的汉语讲述故事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请家长协助孩子叙述故事的内容,对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提高幼儿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复述故事水平的提高。

(二)多说

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是发展幼儿汉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多说的环境,利用与幼儿接触的机会,与他们进行交谈,并且在交谈中建立与幼儿之间的正向情感,使幼儿在融洽的氛围中,产生汉语交谈的意愿。在培养幼儿用汉语说话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做教育的有心人,不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区角活动中,都要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表达。为更多地提供幼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入园、离园、早操、进餐、睡眠、漱洗、入厕、喝水、散步等环节,与幼儿进行汉语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说汉语的兴趣,如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老鹰是怎样捉住小鸡的?小鸡又是怎样躲避老鹰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表达,不但能够启发幼儿的思维,增长幼儿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学说汉语的能力。总之,教师应当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寓教于乐,让幼儿喜欢说、愿意说汉语。

(三)练习

在培养幼儿汉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幼儿学会倾听、善于多说外,还应当帮助幼儿习得汉语正确的发音、丰富的词汇和规则的语法。这些内容的习得,是需要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掌握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造练习的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汉语语言水平。如,在童话故事《骄傲的大公鸡》中,当大公鸡找到大白鸭时会说:“我们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白鸭问:“比什么呢?”“比唱歌。”大公鸡说着,就和白鸭高声唱起来,“喔喔喔”、“嘎嘎嘎”。这段童话故事,一是好听,容易记住;二是便于幼儿模仿公鸡和白鸭唱歌,孩子容易产生兴趣;三是能够让幼儿在故事中潜移默化、由简到繁地积累汉语词汇。

三、注重幼儿学习汉语礼貌用语,鼓励幼儿独立表达

礼貌行为是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礼貌教育应从小抓起,教师在培养幼儿汉语能力的过程中应为幼儿创造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幼儿用汉语主动、热情、大方地同他人打招呼,学会问好、道别。引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在受到帮助后使用礼貌用语感谢他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话时声音要大,让大家能听见;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在与人交流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在进行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教师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让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使用。

在汉语教学活动中,不宜过多地使用集体、同声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应当经常让幼儿模仿教师或他人的话语,而应鼓励幼儿发表个人的意见或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以促进幼儿汉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鼓励幼儿语言表达,教师还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引发幼儿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感到有话可说,如,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文具,先说说文具的形状,再说说上面的图案,最后说说文具的用途;又如,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西瓜、梨、苹果等水果练习说话,让幼儿先说说水果的形状,再说说水果的颜色,最后说说里面的肉质和口感。这种有过程的引导方式有利于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家园协同,共同促进幼儿汉语水平的发展

如果说教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推动者,那么家长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启蒙者。对于学龄前的幼儿而言,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因此家庭中的汉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家用简单的汉语日常用语与孩子交流,每天回家后问问:“你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谁是你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这样家园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样的汉语语言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对少数民族幼儿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多侧面、多角度地以听促说、以看促说、以想促说。要通过模仿、眼看、耳听、口说、心想产生综合效应,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幼儿使用汉语语言的能力。教师应促使幼儿在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强化下,产生积极的语言共鸣,在对世界的认知中学语言,通过语言了解更多有关世界的知识,使幼儿不再是为单纯的学习汉语而说话,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与思维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成为积极学习语言的主体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余有珍.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7.

[2]韩雪.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语言教育
浅析文化差异性教育在高职教育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学习蒙氏语言教育方法 创设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学前专业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游戏化教学的探索研究
浅谈故事表演活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探析
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文学素养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